歐盟(EU)週二通過的對俄羅斯的新制裁被歐盟官員描述爲「第三級」。這暗示著如果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舉措不能令美國和歐盟滿意,俄羅斯可能會面臨更高級別的制裁。按照這樣的邏輯,如同在一些電腦遊戲中一樣,終點會是西方與最高對手——俄羅斯總統弗拉迪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來一場對決。像這樣對制裁級別的討論模糊了一個事實:其實只有兩種制裁。
程度較輕的制裁通過情緒氛圍來產生功效。這類手段實際上瞄準的是個人以及這些人所有的、在經濟上微不足道的企業。這樣的手段已經制造出一種氛圍,在這種氛圍中,俄羅斯的企業發現,要對自身的外債(在2013年底外債總額已達6500億美元)進行再融資變得越發困難,代價也日益高昂,同時俄羅斯在資本市場上的證券發行也陷入崩潰。這已經加劇了資本外逃、盧布走弱(繼5-6月的反彈後正在逐漸恢復)以及國內投資的縮減。與去年同期相比,2014年上半年實際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增速跌破1%,而去年全年增速爲1.3%。
7月16日(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alaysia Airlines) MH17航班被擊落的前一天)美國已經將制裁提升至第二個大類。這一類制裁旨在通過禁止信貸及資本流入俄羅斯主要銀行和公司,掐斷俄羅斯經濟的金融命脈。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諾瓦泰克公司(Novatek)、俄羅斯外經銀行(Vnesheconombank)以及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銀行股份公司(Gazprombank)是第一批遭受制裁的機構。歐盟將跟隨著美國一起跨越分水嶺進行第二類制裁,依據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的諮詢性檔案,重點是切斷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Sberbank)、俄羅斯外貿銀行(VTB)及其他國有控股銀行與外部融資市場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