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航

MH370
馬航MH370航班調查報告出爐

調查團隊表示,MH370失蹤可能是因「非法干涉」造成的,而如果馬來西亞和越南空管遵循規程,搜救行動本來可能更早開始。

MH17
國際調查定論:MH17被俄飛彈擊落

俄羅斯國防部則稱,數據表明沒有飛彈從叛軍一方射向馬航飛機,暗示飛彈是從烏克蘭政府軍所控制領土發射的。

應繼續探求MH17被擊落事件的真相

FT社評:爲MH17航班受害者討回公道的道路將是漫長而艱難的,但國際社會不能放棄。在這個問題上,西方不應對俄羅斯做出任何妥協,應追查到底。

寫給2014年的一封信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我是MH370,不要問我是從哪裏給你寫信的。我看到那個繁花似錦、人人快樂的鍍金時代已經結束了,或許,那個時代原本就是人們的一種幻覺。

馬航
必須讓航空更安全

馬來西亞總理拉扎克:MH17客機被擊落凸顯一個事實:在判斷一條航線是否安全方面,缺乏清晰的標準,我們應將共同的安全置於國家利益之上。

一戰
一戰爆發100週年的警示

哈佛大學歷史學教授佛格森:一戰給我們留下的真正教訓是,只要決策者犯下一系列錯誤,即使是看似不起眼的較小危機,也能演變成全球衝突。我認爲,用制裁將普丁逼得除了屈服或者戰鬥以外別無選擇,就是一個錯誤。

馬航
改名無法挽救馬航

FT專欄作家斯卡平克:馬航今年發生的兩起災難極不尋常。不管馬航改叫什麼,人們都會記得它曾經的名稱。馬航需要做的是重整業務,贏回乘客的信任。

美歐很難遏制俄羅斯

Trusted Sources董事總經理格蘭維爾:儘管制裁力度升級,但美歐不會輕易禁止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和原油,既然「瘋狂」措施不能用,對普丁也無法完成致命一擊。

普丁
普丁對抗西方的經濟賬

俄羅斯總統仍在堅持與西方對抗,但他可能因此失去長期賴以鞏固政權的經濟基礎。美國的資本市場禁令已帶來嚴峻考驗;歐盟更全面的經濟制裁,可能會使俄經濟脫軌。

法俄軍售僵局暴露西方內部分歧

法國戰略研究基金會特別顧問埃斯堡:法國向俄羅斯出售戰艦的交易如今陷入進退兩難的地步,這個爛攤子說明,西方對俄製裁不僅存在利益分歧還可能傷及自身。

航空業
空難多發拷問航空業

今年多發的空難事故令人擔心航空安全是否不復存在,但統計數據表明,總體上說飛機正變得愈發安全。不過今年的空難還是向航空業提出了多方面質疑。

新冷戰
歐洲不應再對普丁軟弱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面對俄羅斯對戰後安全秩序的挑戰,歐洲政客應意識到,讓步只會助長普丁的擴張主義,政治決心和部署軍隊的意願才能遏制危機升級。

烏克蘭
烏克蘭導引大國政治的悲劇

吉林大學公共外交學者孫興傑:世界政治格局發生了變化,秩序處於調整的迷茫期,烏克蘭成了大國政治規則失效的導引與結果,也在償付著大國博弈試錯與調整的成本。

普丁
西方制裁讓普丁內外受困

曾稱讚普丁手腕高超的分析人士如今卻警告,俄羅斯總統已把自己逼入死角。西方制裁不僅可能壓垮已萎靡多年的俄國經濟,還將激化該國統治精英階層的內部矛盾。

烏克蘭
美俄圍繞MH17展開話語權爭奪戰

美國情報官員公佈證據,推斷擊落馬航的飛彈來自親俄勢力控制地區,此舉爲爭奪「敘事」控制權,美俄已經你來我往打起資訊戰,但雙方都「有選擇地」公佈衛星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