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俄羅斯

核戰危機教訓不應被遺忘

FT專欄作家拉赫曼:來自俄羅斯的威脅性核言論正急劇增多,普丁似乎想通過將核武器擺上桌面,阻止西方向烏克蘭提供軍援。不論普丁是否在虛張聲勢,應銘記的歷史教訓是,失誤和錯判曾多次讓世界接近核戰邊緣,當下應格外警惕俄羅斯和北約誤讀對方意圖的風險。

我從來沒有重視過那些葛林漢康蒙和平營的女性抗議者(葛林漢康蒙,即Greenham Common,1981年8月,爲反對將96枚美國巡弋飛彈部署在英國,很多女性在此地周圍紮營抗議,活動持續19年之久——譯者注)。作爲上世紀80年代一名略爲有些保守的學生,我認爲,這些女性和她們的抗議行爲既愚蠢又錯誤。畢竟,幾十年的經驗告訴我們核威懾是有作用的。

30年過去了,反核和平運動仍在繼續。但我卻不那麼確信自己的這個看法了:核武器將永遠不會被動用。

我的擔憂有3個原因。第一,核武器已擴散到巴基斯坦和北韓等不穩定國家。第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全球曾在各種不同時期非常接近核衝突。我的第三個理由更爲直接:來自俄羅斯的威脅性核言論正急劇增多。

您已閱讀16%(313字),剩餘84%(160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狄恩•拉赫曼

吉狄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在英國《金融時報》主要負責撰寫關於美國對外政策、歐盟事務、能源問題、經濟全球化等方面的報導。他經常參與會議、學術和商業活動,並作爲評論人活躍於電視及廣播節目中。他曾擔任《經濟學人》亞洲版主編。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