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

英國將採購能夠攜帶核武器的美製F-35A戰鬥機

英國將加入北約的空中核任務,這是英國國防戰略的一次重大調整。

核擴散
馬克宏表示願在其他歐洲國家部署法國核武器

法國總統馬克宏與德國和波蘭舉行會談,探討是否以及如何在歐洲大陸擴大法國的核威懾力量。

每週時事分析:美國開始戒備南韓

曹辛:美國能源部將南韓列爲「敏感國家」,美國還高度警惕南韓政府自文在寅時期開始實施的、在中美兩國間實施平衡的外交政策。

核擴散
爲什麼歐洲無法只依靠法國的核保護傘

馬克宏已邀請其他歐洲領導人討論是否能夠以及如何利用法國的核武庫來威懾俄羅斯未來的侵略。

波蘭
波蘭總統敦促美國將核彈頭轉移到波蘭境內

杜達的這一呼籲旨在遏制俄羅斯未來的侵略,但在莫斯科看來可能極具挑釁性。

英國難以接受英美特殊關係已沒有未來

斯蒂芬斯:英美特殊關係自蘇伊士運河危機以來一直支撐著英國的安全,但如今世界變了。

伊朗
聯合國警告:伊朗大幅增加丰度高達60%的濃縮鈾庫存

國際原子能總署總幹事格羅西稱伊朗此舉令人「非常擔憂」。川普準備重返白宮之際,此舉勢必加劇伊朗與美國、歐洲大國和以色列之間的緊張。

核擴散
英國軍方負責人:世界正進入第三個核時代

拉達金海軍上將警告稱,「危險」的新時代涉及擴散和破壞性技術,而且幾乎完全沒有保障安全的「護欄」。

北約
北約祕書長指責俄羅斯支持北韓核計劃

呂特稱,俄羅斯對北韓飛彈和核計劃的支持,會破壞北韓半島穩定並威脅美國。

日本核爆受害者團體獲諾貝兒和平獎

挪威諾貝兒委員會將和平獎授予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團體協議會,以表彰這個草根組織「爲實現無核武器世界所做的努力」。

伊朗
伊朗警告稱,若核設施受襲可能改變本國核理論

哈米尼的高級顧問表示,任何襲擊都可能對德黑蘭的相關估測產生影響。

中國向太平洋試射洲際彈道飛彈

這是自2021年極音速武器試驗以來中國進行的首次重大飛彈發射,而拜登與習近平預計將在未來幾周內進行通話。

核武器
美英計劃無限期延長核武器合作條約

在開始對核威懾力量進行耗資巨大的現代化改造之際,英美兩國決定對《共同防禦協定》進行修訂。

俄羅斯訓練海軍使用可攜帶核彈頭的飛彈打擊歐洲腹地

面向俄羅斯官員的祕密簡報揭示,若與北約發生戰爭,俄羅斯計劃在初期向歐洲各地發動壓倒性的打擊。

核武器
中國推動「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

作爲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中唯一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國家,中國在日內瓦呼籲其他常任理事國做出相同的承諾。

核武器
希望本國擁核的南韓人增多

普丁與金正恩關係的加強以及川普可能再次當選,令南韓公衆更加支持擁有獨立的威懾力量。

核武器
英國重申對核威懾的承諾

英國老舊的核潛艦艦隊不堪重負,更換潛艦的時間晚了好幾年,成本也迅速上升。

核武器
英國發起「國家努力」加強核威懾

英國政府和行業將向關鍵技能和基礎設施投資7.6億英鎊。

普丁警告烏克蘭問題可能引發更廣泛衝突

俄羅斯總統發出全面入侵以來最明確的核武器使用威脅。

核武器
檔案外洩揭開俄羅斯使用核武器的門檻

審閱並覈實了一批遭洩露的俄羅斯機密軍事檔案的專家認爲,檔案中描述的使用戰術核武器的門檻,比俄羅斯曾經公開承認的要低。

英國稱對其核威懾抱有「絕對信心」

英國1月底發射的三叉戟飛彈墜海,這是八年來連續第二次發射失敗。

英國核飛彈試驗8年來又一次失敗

英國國防部稱,1月份發射三叉戟飛彈時出現「異常情況」。

沙烏地:解決巴勒斯坦問題對沙以關係正常化至關重要

沙烏地王儲穆罕默德•本•沙爾曼還警告美國,如果伊朗獲得核武器,利雅得也將尋求獲得核彈。

核武器
西方探討普丁政權不穩帶來的核風險

西方官員們討論了瓦格納叛亂破壞克里姆林宮穩定可能帶來的負面後果。

能否阻止伊朗向核國家邁進?

隨著這個伊斯蘭共和國的鈾濃縮水準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西方外交官試圖重啓談判。

核問題
降低大國核競賽風險需要公衆的關注與參與

菲力普、趙通:在當前主要大國之間的核競賽和緊張局勢升級的背景下,公衆的知情和理性表達意見的能力尤爲重要。

美國拒絕向俄羅斯提供核數據

由於俄羅斯暫時停止參與《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美國將拒絕向莫斯科方面提供根據該條約應每年交換兩次的核數據。

普丁計劃在白俄羅斯部署戰術核武器

俄羅斯總統否認此舉將違反莫斯科的不擴散義務。

核武器
每週時事分析:中國周邊會否將被核武所包圍?

曹辛:南韓民調顯示四分之三以上的人主張自主研發核武器。再考慮到日本因素,一個問題就產生了——未來東北亞是否將核武林立?

AUKUS
白宮對澳英美技術共享持樂觀態度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表示,三方在放寬一些技術出口限制方面取得了進展。

核武器
五角大廈:2035年中國有望擁有1500枚核彈頭

五角大廈表示,儘管中國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但它相信,北京方面可能會在某些情況下放棄這一政策。

韓戰
韓戰拾遺:核備戰、核訛詐、核廢料帶

葉勝舟:韓戰期間,美國總統杜魯門和美軍將領有無考慮對中國和中國軍隊使用核武器?麥克阿瑟被解職的導火索是什麼?

核武器
核均衡對俄烏衝突的意義

趙至江:在當今的地緣環境下,維持和平十分不易,各國如何在外交以及軍事政策上合理運用「核均衡」這一安全機制,考驗著人類的智慧。

俄烏戰爭:核威懾平衡之下的常規戰爭

孫興傑:在複雜的戰略博弈過程中,不使用核武的禁忌得到了確認,甚至是強化。當務之急或許是俄烏就停火線達成妥協,爲戰後和平奠定基礎。

俄軍舉行入侵烏克蘭以來首次核武演習

面對不順利的戰局,普丁繼續升級關於俄羅斯可能動用核武的輿論準備,包括沒有根據地聲稱烏克蘭計劃引爆「髒彈」。

核武器
當普丁發出核威脅之後——全球核擴散的前景

鄭非:在俄羅斯發出核威脅的新情況下,核分享構想從歷史的塵埃中走了回來,讓我們一瞥那似乎正在重新歸來、陰影重重的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