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問題

降低大國核競賽風險需要公衆的關注與參與

菲力普、趙通:在當前主要大國之間的核競賽和緊張局勢升級的背景下,公衆的知情和理性表達意見的能力尤爲重要。

50年前美國國內曾經歷了一場激烈的公衆辯論,當時引起美國民衆廣泛關注的問題是:如果蘇聯對美國的核武器基地發動核打擊的話,會給普通老百姓造成多大傷亡。這場公衆討論的焦點是美國政府於上世紀60年代在人口稀少的中西部地區建造的數百個洲際彈道飛彈發射井。萬一美蘇爆發核戰爭,這些飛彈發射井將成爲首要的被打擊目標。經由美國的獨立學者、國會的研究機構以及最終由美國國防部進行的研究發現,這些位於人口稀少區的飛彈發射井受襲後產生的放射性塵埃將隨風擴散至數百英里外,從而帶來數百萬的平民死亡。這些研究成果深刻地影響了公衆對美國核政策的廣泛關注和審視監督。

如今,據信中國正在其西北偏遠地區建造總計數百個發射井的三個大型洲際彈道飛彈發射井基地。雖然中國這種增強核力量的措施在理論上可以降低美國對中國發動核打擊的可能性,但中國決策者顯然對這種核打擊依然有所擔心。既然中國不認爲中美之間爆發核戰爭的可能性小到可以完全忽略,那麼處於西北地區的這些飛彈基地很可能在覈戰爭初期成爲首當其衝被打擊的目標。近日,一項新的研究首次揭示了中國核飛彈發射井的部署與美國現有核戰略之間的相互作用可能導致的平民傷亡規模。

據公開資訊顯示,中國正在進行的擴大核武庫的進程是全方位的,包括陸基、海基和空基核武器。美國國防部估計,到2027年,中國的核武庫規模可能達到700枚核彈頭,到2030年可能達到1000枚,達到與美俄同樣的數量級。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位於西北地區的三個洲際彈道飛彈發射基地。這些基地一旦建成,可能容納超過300枚新的洲際彈道飛彈,如果每枚飛彈攜帶三個彈頭,僅這三個基地就能將中國的核武器總數增加近1000枚,成爲中國未來核武庫的中堅力量。在中國長期保有大概200枚核武器的數十年之後,這標誌着前所未有的核力量擴充。

您已閱讀25%(743字),剩餘75%(227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