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和聯合國安理會(UN Security Council)五個常任理事國加上德國14日在伊斯坦堡舉行會談,展示了以武力威脅為後盾的外交斡旋。正如阻止災難性衝突必須發起創造性外交行動一樣,誰都不應懷疑,伊朗是在極端的脅迫下不情願地走上談判桌的。伊朗所遭受的制裁範圍之廣、程度之深,史無前例,加重了它反抗安理會命令的代價。
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公開倡導採用外交手段解決伊朗核問題,大力反對「貿然發起戰爭」。同時,他也明確提出在什麼情況下必須訴諸戰爭:一旦伊朗擁有核武器,美國將發起進攻。歐巴馬明確提出了容忍底線,以及伊朗打破底線的後果,這一涇渭分明的立場正是長期以來嚴重缺失的。現在最重要的是,談判中充斥著目的和幻想,但即使在一開始顯露出困難跡象也不容失敗。
我們知道,伊朗將在其政權騷動和變化之際,面對世界。引人注意的是,阿亞圖拉哈米尼(Ayatollah Khamenei)及其扈從正在遺忘巴列維國王(Pahlavi)(以及多年以後埃及的胡斯尼•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帶來的教訓。這位最高領袖正把權力作爲國家支柱加以維護,而他的對手的影響力正在削弱。長遠來看,這種做法將使伊朗政權更容易發生自下而上的變革。眼下,這或許會使伊朗成爲更加規矩的談判夥伴。
您已閱讀37%(546字),剩餘63%(91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