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購

房地產亟需破局以重振經濟

周掌櫃:目前中國房地產並非經濟能否支撐的問題,也不是尋找合理價格的問題,更不是轉型必須的代價,而是政策導向和信心的問題。

房地產
中國樓市交易心理的變化

林原:目前,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出臺了救市措施,這些措施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房市交易心理及後市走向?

房地產
全面取消限購限貸,房價還會漲嗎?

張林:考慮到市場主體對於經濟成長的信心不足,以及消費需求和融資需求低迷的現實,儘快取消限購限貸似乎是一個理所應當的選擇。

中國樓市進入下行週期

劉淵:成交量下降、價格停漲及土地市場轉冷是樓市下行初期的標誌,當樓市進入下行中期,行業內併購增多、開發商利潤率下降等現象就會出現。

北京嚴查房地產網站違規房源資訊

各網站必須在4月12日午夜前撤下包含「升值」字樣或提及「風水等封建迷信」內容的廣告。當局正加緊爲首都樓市降溫。

房地產
南京出臺住房限購政策

來自中國70個主要城市的官方價格數據顯示,今年8月房價再次上漲,房地產投資同樣成長,即便增幅不大。

汽車
深圳汽車限購之後

FT中文網撰稿人白天:石家莊人也在恐懼著「鍘刀隨時落下」的那刻。在房價9000元上下的石家莊,車位的價格從10萬以下一路攀升到20萬一個。

財經

房地產
中國樓市調控尚未轉向

徽商銀行蔡浩:中國央行正式放寬樓市「限貸」政策,被視作救市之舉。但此次調整仍遵循習李政府「分類調控」的基調,着眼於改善型需求,並不意味著政策全面轉向。

FT社評:中國應力保樓市軟著陸

中國房地產市場已進入成敗將見分曉的關鍵時期,任何形式的崩盤都將對全球經濟產生巨大沖擊。值得憂慮的是,人們正對政府遏制市場低迷蔓延的能力失去信心。

放棄房地產的「政策市」幻想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經歷十年的屢調屢漲後,中國房地產市場決策者應承認,不斷出臺的地產政策除了彰顯權威、呼應民意外,僅能加劇市場上升趨勢中的短期震盪。

交通治堵當「限用」而非「限購」

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能源與氣候項目研究員王韜:城市的道路資源是有限的,相比單純的限購政策,從道路使用權的分配來限制私車使用會更有效,也更合理。

房地產
爲什麼限購對中國房地產市場有效?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中國房地產市場是非典型的行政干預市場,有時候需要更多的行政力量進行矯正,民衆由此陷入行政力量的迷信之中。

廣州汽車限購另有原因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高斌:中國汽車消費快速成長引發的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的利益衝突,已成爲威脅中國汽車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素。

分析:蕪湖樓市新政爲何被叫停?

中國安徽蕪湖市上週宣佈將減免購房稅費,並向購買小戶型住房者提供補貼,但該政策公佈不到兩天就被叫停。此事突顯了中央和地方在樓市政策上的分歧。

房價
房地產調控的博弈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倪金節:爲了遏制泡沫復興,中央政府不惜以計劃經濟回潮的方式,以嚴厲限購爲代表的新一輪調控措施打擊地產泡沫。

房地產
中國炒房被終結?

北京東灣投資顧問有限公司項目總監曹傳勇:二三線城市限購令的不斷擴容,將可能使中國的炒房時代成爲過去時。從成交數據來看,住宅市場無論是期房還是現房,成交量瞬間均陷入冰點並不斷下潛。

房地產
限購將妨礙住房改善

中國資深財經評論員王志安:政府應該創造條件讓市場生產更多的房子,不管房子產權屬於誰,最終都會進入市場。但眼下的限購政策,卻會降低人們改善住房的速度。

房地產
限購是行政有病百姓喫藥

信孚研究院研究員童大煥:眼下的限購就像是消防隊員救火,既擔心過火地區「死灰復燃」,又無法防範未著火地區。限購成爲馬後炮,卻給全國房價一個波浪式輪番上漲的機會。

限購是計劃經濟手段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用限購政策平抑房價,非常管用。但限購政策越有用,就越讓人擔心,因爲管理者很可能因此放棄市場化努力,放棄政策全盤調整,以限購令取代對貨幣、人力、稅收政策的深刻反思和改革。

房地產
「限購」調控過猶不及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高利民:調控房價的手段中,加大供應的弱點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提高交易成本的不足是效果較緩,按戶限購的軟肋卻是效果過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