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業

廣州汽車限購另有原因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高斌:中國汽車消費快速成長引發的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的利益衝突,已成爲威脅中國汽車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素。

6月30日夜,中國汽車三大消費中心城市之一的廣州突然出臺汽車限購政策。與北京市2010年底出臺限購政策前召開聽證會做法不同,此次廣州出臺限購政策事先沒有任何徵兆,也沒有召開聽證會,只是直接發佈一份名爲《關於廣州市試行中小客車總量調控管理的通告》(試行一年),就從3小時之後開始執行,並稱「從7月1日起至7月31日,暫停辦理中小客車牌照登記。」

在此之前,廣州曾多次聲稱不會效仿北京等城市實行汽車限購。今年3月,中共廣州市委副書記、廣州市市長陳建華還對媒體宣稱,「雖然機動車尾氣排放成爲廣州最大的空氣汙染源,但目前尚不考慮通過限制上牌、限購小汽車等方式來達到降低PM2.5的目的。」

陳建華同時稱,目前廣州市PM2.5的主要來源是三方面:汽車尾氣約佔38%、工礦企業排放約佔38%,加上餐飲業油煙三項共佔約80%,此外還有工地揚塵和其他排放。

您已閱讀33%(368字),剩餘67%(76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