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稅

關稅
「關稅問題」爲外貿行業帶來的市場變化和博弈

李瀚明:大部分外貿從業者與其說是在面臨關稅問題本身,不如說是在面臨關稅問題帶來的市場變動、洗牌和博弈。

愛爾蘭
130億歐元的「蘋果橫財」讓現金充裕的愛爾蘭陷入支出困境

都柏林方面花費1000萬歐元律師費爲稅收協議辯護,而歐洲法院稱該協議違反了歐盟規則。

蘋果
歐盟最高法院裁定蘋果必須補繳130億歐元欠稅

歐洲法院確認愛爾蘭通過稅收協議提供了「非法援助」,並推翻了下級法院的裁決。

摩根大通控稅產品增持逾150億美元資產

在這個受到富裕客戶青睞的業務領域,摩根大通試圖從高盛和摩根史坦利手中搶奪份額。

公司稅
經合組織:全球最低稅率將增加避稅天堂的稅收

愛爾蘭和荷蘭等地的跨國公司的企業稅將增加三分之一。

公司稅
FT社評:全球公司稅改革邁出重要一步

從1月1日起,許多重要發達國家開始實施全球最低公司稅率新規,但在旨在實現更公平營收共享的公約方面,進展仍然緩慢。

公司稅
全球跨國公司最低稅率生效

經過經合組織多年的談判,「足夠數量」的國家將從1月起實施至少15%的稅率。

避稅
經合組織施壓澳洲放棄要求跨國公司披露納稅地點的計劃

經合組織幫助說服澳洲削弱一項法律,該法律原本將要求數千家跨國公司公開說明它們在哪裏納稅。

洗錢
巴拿馬今年有望退出洗錢「灰名單」

巴拿馬多年來一直受到清理其金融系統的壓力,其有望不久後退出打擊洗錢工作不力的國家「灰名單」。

稅收
給政府的徵稅指南

哈福德:300年的歷史告訴我們,稅收會改變人們的行爲,政府在設計稅收時要謹慎,爭取讓稅收促成有益社會的行爲改變。

避稅
華爾街想方設法規避拜登的股票回購稅

此舉將威脅到新出臺的氣候和健康法案的一個主要收入來源。

Lex專欄:cum-ex,雙重減稅意味著雙重麻煩

德意志銀行的錯誤在於忽視了自家稅務專家的警告。

亞馬遜
亞馬遜的稅務透明之爭

托馬斯:無論亞馬遜關於稅務透明的股東投票結果如何,重要的是,企業稅務問題現在開始進入投資者的考慮,它是企業責任的關鍵部分。

馬斯克
Twitter投票結果敦促馬斯克出售所持部分特斯拉股份並繳稅

馬斯克在Twitter發起投票,讓網民決定他是否應該出售所持10%特斯拉股份並繳納相關稅款,近58%網民支持出售。

公司稅
經合組織宣佈136國達成國際企業稅改協議

這是一個多世紀以來規模最大的企業稅改革,同時給了美國兩年時間批准該協議。

公司稅
愛爾蘭副總理:願參與全球企業稅協議

如果愛爾蘭政府不再反對,將爲全球最終達成15%的最低企業稅率協議掃清一大障礙。

數字稅
歐盟決定推遲數字稅計劃

爲了支持全球企業稅改革協議,歐盟正計劃將其備受爭議的數字稅徵稅計劃推遲至今年秋季。

G20
G20財長支持全球稅收改革協議

G20財長和央行行長髮表聯合公報,支持對跨國公司設置稅率下限的稅改協議。此舉對少數拒絕接受該協議的國家加大了壓力。

公司稅
全球企業稅改革協議解決與未解決的問題

桑德布:130個國家就國際企業稅改革達成協議確實是一個重要時刻,但這一結果充其量也只能說是喜憂參半。

公司稅
事關主權 百慕達不願迎合G7改革本地稅制

百慕達財政部長在接受FT採訪時表示,百慕達有權決定自己的稅制,不需要爲適應全球倡議而改變這套制度,因爲這是一個主權問題。

公司稅
Lex專欄:合理但脆弱的G7公司稅協議

對於G7公司稅協議將會大幅增加稅收收入的預期是錯誤的。但是,就該協議避免了稅收和貿易戰而言,它還是值得歡呼的。

公司稅
G7達成對跨國公司徵稅「歷史性協議」

此舉將確保美國科技巨擘在其經營所在地繳納更多稅款,它標誌着自2013年開始的談判向前邁出重要一步。

避稅
歐盟達成強制跨國公司公開披露利潤及納稅資訊的協議

大型跨國公司將必須公開披露在歐盟成員國及一些避稅港的逐國利潤及納稅資訊,這是歐盟打擊避稅行爲的重要一步。

公司稅
Lex專欄:美國的公司稅改革計劃意在打破「贏家通喫」

就這個問題達成一致需要很多討價還價,但美國有足夠影響力敲定一份協議。如果相關措施得到採用,可能改變企業與政府的權力平衡。

稅收
FT社評:全球最低公司稅是個好主意

富裕大國之間若能達成一個妥協方案,將不僅是多邊主義的勝利,而且可以打破一個致使越來越多的國家出臺數字稅的僵局。

稅收
美國在全球企業稅談判中提出新計劃

根據FT獲得的一份檔案,拜登政府提議,大型跨國企業根據其在各國的銷售額向各國政府繳稅,並提出21%的全球最低企業稅率。

香港
香港承諾將維護避稅天堂地位

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表示,香港的超低稅率是有保證的,同時表示港府不會修改其普通法系。

公司稅
德國尋求與拜登政府達成全球公司稅協議

經合組織去年曾提出全球公司稅改革藍圖,但因美國反對而擱淺,德國希望能與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就這一稅改達成協議。

拜登抨擊川普避稅

在媒體報導美國總統避稅行為後,拜登競選團隊投放了一則廣告,將其納稅額與普通美國人的納稅額進行了比較。

谷歌
谷歌結束使用「雙層愛爾蘭」稅收漏洞

在「雙層愛爾蘭」這一稅收漏洞將於2020年底徹底關閉之際,谷歌改革其全球稅收結構,並將所有智慧財產資產整合回美國。

數據有助於揭示現代金融的真相

邰蒂:金融穩定委員會和國際結算銀行的數據揭示出銀行與非銀行實體間的資金流動狀況,但這種努力還需加強。

FDI
FT社評:必須遏制「幻影」投資

IMF研究發現,以避稅爲目的的「幻影」FDI目前佔全球FDI存量的40%。接收這些FDI的經濟體並沒有受益,全球競爭環境也被扭曲了。

研究:全球近40%的FDI是企業避稅操作

IMF和哥本哈根大學研究發現,全球價值15兆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流經空殼企業」,「沒有真正的商業活動」。

自由主義者應爲國家權力的歸位歡呼

桑德布:法國利用國家權力啓動對科技巨擘的徵稅,此事的啓示是,將國家權力用於政治目的或許正是維持自由秩序所需要的。

改革全球公司稅收體系的難得機遇

奧坎波:G7財長必須推動徹底改革國際稅收體系,讓跨國企業支付公平的稅賦,讓政府獲得更多財力資源。

美國企業尋找漏洞規避對華關稅

從「321低額豁免」到「原產地設計」,美企紛紛求助律師以尋找法律漏洞,幫助它們免繳或少繳川普對華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