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語言
爲什麼我喜歡用分號

阿胡賈:分號不只是表示停頓,它還帶來戲劇性,有獨特的力量和節奏感,這是其他標點符號做不到的。

AI時代,翻譯已死?

安妮:瞭解AI翻譯的特點,並對它所翻譯的內容領域具有相當的鑑賞力和敏銳度,才能更好地利用它而不是被它誤導。說到底,人類必須不斷學習,保持創造力,方可做機器的主人。

歐盟
歐盟拒絕西班牙新增三種官方語言的請求

在歐盟拒絕將三種西班牙地區性語言加入官方語言清單後,馬德里方面將優先考慮讓加泰隆尼亞語成爲歐盟官方語言。

從網路流行語看當代中國的社會矛盾

林原:新冠疫情下的2020年網路流行語中出現了「打工人」。該詞的出現,可能在某種意義上揭示了「白領」地位的降低。

我在海外教中文:逃脫「內卷」後,家長仍未走出「應試」慣習

Angelina Bao:學語言的前提是爲了取悅學習者自己,而非爲了符合家長期待。

英語
英語母語者爲什麼還要學外語?

庫柏:在英語已經是全球通用語,機器翻譯已經快要趕上人類的今天,英語母語者爲什麼還要費力學外語呢?

令人震驚的人工智慧語言模型

桑希爾:包含1750億個語言參數的GPT-3,被用來創作詩歌、漫畫素描、吉他即興曲,提供醫療建議。但它有意識嗎?聽聽哲學家們怎麼說。

英語
英語單複數的糊塗賬

斯卡平克:即便大部分人都接受語言一直在變化,我們也都有各自忍不了的錯誤用法,比如把「criteria」當單數名詞用。

歐盟
如何擺脫英語的詛咒?

斯卡平克:16至30歲的英國人只有32%會讀寫另一種語言,而歐盟的這一比例爲89%。退歐之後的英國怎麼與世界各國開展貿易?

人際關係是谷歌翻譯給不了的東西

斯卡平克:儘管機器翻譯已經很有用處,機器翻譯無法像語言學習那樣深刻地豐富你的大腦、文化理解與共情能力。

英語
英語母語者如何把話說得更明白?

斯卡平克:英語母語者常常在無意中給非英語母語者造成很大的理解困難。我最近收到的一本書致力於提供一些指南。

教育
趁早把握學習語言的黃金年齡

斯卡平克:最新研究得出了一個常識性的結論:讓你的孩子在十幾歲之前,或至少在十幾歲期間開始學習語言。

職場
聰明人知道該如何在工作中爆粗口

克拉克:研究者稱,咒罵會人看起來更誠實、更可靠和更有說服力。但在有些公共場所,爆粗不僅不受歡迎,而且還違法。

英語
英國人說起美式短語:waiting tables和working two jobs

斯卡平克:最近英國人開始越來越多的使用這兩個去掉了原本介詞的美式短語,這種轉變起源何處?

政界人士爲何改變口音?

利思:批評人士稱,美國民主黨新秀奧卡西奧-柯爾特斯最近向黑人聽衆發表講話時,似乎在使用一種從未用過的口音。

語言
學習外語戳破國界氣泡

學習外語能夠爲你打破最大的「過濾氣泡」,讓你接觸不同的視角,保持對世界的開放。

教育
外語還值得學嗎?

庫柏:在這個全球說英語和即時翻譯應用盛行的時代,還有必要花大力氣學其他外語嗎?又該選擇哪門語言呢?

外語
如何合理利用外交人員的外語技能

斯卡平克:英國外交部爲提高外交人員的語言技能下了很大功夫,結果卻發現,他們的努力被人員輪換和外交驅逐給毀了。

英語
英式英語中最大的美國舶來品——“Advocating for”

斯卡平克:我們從什麼時候開始在「Advocating」後面加上」 for」?這個片語如何漂洋過海,並頻頻出現在主串流媒體中?

多鄰國
多鄰國:落戶匹茲堡的科技公司

全球最熱門語言學習應用的CEO馮•安表示,以匹茲堡爲大本營使公司不太容易受到一時風尚的影響,員工流失率也比較低。

芭芭拉•布希演講:溫情與幽默的傑作

利思:這位第一夫人用幽默詼諧、謙遜自然的風格和看似不經意的修辭技巧,征服了一羣對她的演講不抱期待的聽衆。

語言
從一個常見的英語「錯誤」說起

斯卡平克:我們就這麼說,於是好多用法也就約定俗成了。很多人認爲沒問題,但仍有不少人覺得這很彆扭。也許,這種情況將會改變。

日本
鼓勵多語種交流的日本國際學校

New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Japan希望學生使用一種以上的語言交流,認爲社交能力和國際化視角比學習語言更重要。

英國退歐後的英語

斯卡平克:英語仍將是通用語言,但英國退歐後,對歐盟公民而言,英語將意味著什麼?他們會對英語投入什麼樣的情感?

英國企業需要外語員工

斯卡平克:退歐之後,如果歐盟公民無法自由在英國謀求職位,英國公司該去哪裏找說外語的僱員呢?

英語
書評:世界英語與文化戰爭

斯卡平克:當今有多少人說英語?《世界英語與文化戰爭》作者卡齊魯認爲,誰也不知道。畢竟,我們所稱的「說英語」是指什麼?

英語
英語的真理

FT專欄作家庫柏:在網路和技術的推動下,喬治•歐威爾在70年前呼籲的那種平實的英語已成爲主流。如果今天還有人說著讓人費解的英語,那他們一定是故意的。

英語
英語說得地道有什麼優勢?

斯卡平克:一位FT的讀者抱怨,很多討論中,有人會利用自己的語言功底蓄意主導討論,在必要時插入幾句諷刺的話,從而讓母語非英語的人士處於劣勢。真的是這樣嗎?

語言
盡在言語中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語言從來就不是精確的,始終變動不居、充滿矛盾和意外。之所以如此,是因爲人性如此。當我們學會用語言表白的那一刻,也就學會了欺騙和造謠。

2014年度新詞

FT專欄作家庫柏:歲末之時,許多國家都在評選年度新詞。在社群媒體和簡訊的推動下,語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自我更新。一種基於科技的世界語正在浮現。

速讀
美國貸款:速度與冒險

利率仍然很低,淨息差仍很微小,而美國銀行通過簽發更多的借貸回應這一情況--這讓監管者們處在了邊緣的位置。

速讀
谷歌:搜尋的靈魂?

研究報告顯示,谷歌的在線廣告收入正在逐漸降低,究其原因主要是消費者從桌上型電腦向移動設備的迅速轉變。

速讀
向中國式教育取經?

英國計劃與中國相互派遣教師,以瞭解中國人的數字頭腦爲何如此靈光。但FT專欄作家帕提•華德米爾對這一計劃產生了疑問——如果中國學校真的那麼好,爲何高達85%的中國家長考慮將孩子送到國外去留學?

速讀
阿里掀起網購狂歡

今年雙11,阿里巴巴成交額遠超去年紀錄。由於它對每筆交易最高抽成5%,因此大幅折扣意味著收入會被壓縮。這場狂歡究竟會怎樣影響阿里的盈利,股東們還要等待下一季度的財報。

速讀
母語爲英語的煩惱

當FT專欄作家斯卡平克在法國南部的一個活動上,用法語向酒保要礦泉水時,得到的回答是「Would you like ice?」這種情況也就是近幾年纔出現的,身爲英語爲母語的人,作者深感自己越來越沒機會跟外國人說外語了。

速讀
想學另一門語言?別急

掌握一門外語的程度有四種級別,而大多數人甚至始終不能超越用外語點菜的水準,而新科技的發展正在讓學一門外語的成本收益分析大大改變。那麼,學到怎樣的程度才值得花時間投資呢?學外語有哪些「副產品」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