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

英中文化對比之三:理想vs.實用主義

何越:大陸移民應該減少以金錢作爲成功人生的判斷標準,擱下實用主義,尋找歐洲人習以爲常的對「自由」的理解。

「自由」的歧義——從霍布斯到馬克思(下)

張千帆:在可見的未來,對個人自由的最大威脅仍然來自於政府。任何把實現「自由」的希望過多寄託於國家的「理論」都會讓其走上歧路和邪路。

「自由」的歧義——從霍布斯到馬克思(上)

張千帆:本文梳理從霍布斯到馬克思到伯林的自由觀,顯示自由是一個很「敏感」的概念,有點像微弱而易受干擾的電子,必須小心翼翼地對待它。

教育
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奠定現代社會的基石

林楚方:最早的大學不在羅馬、巴黎、倫敦,爲什麼在名不見經傳的博洛尼亞?這就要回到原點,是自由的靈魂讓其成爲歐洲「大學之母」。

罷工
工黨表示英國政府反罷工法案踐踏公民自由

英國工黨和工會對於規定最低服務水準的立法予以批評,該立法將削弱公共部門工人罷工行動的影響。

美國大選關乎美國在全球的角色

沃爾夫:川普連任或許會摧毀羅斯福留下的全部政治遺產,但即便他敗選,這種危險也不會消除——除非美國政治徹底改變。

聯合國
羅斯福的「四大自由」與聯合國的誕生

龔刃韌:79年前的1月6日美國總統羅斯福提出「四大自由」原則,對世界進程產生深遠影響,但至今還遠未在全世界實現。

自由
中國缺乏的不是自由精神,而是保障自由的制度安排

黃屏:若說中國的先賢沒有踐行和要求過人間的以自覺自律爲底色的各類自由,是極其不公正的,只是他們不以「自由」這個現代辭彙來指代罷了。

人權
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共同標準——紀念《世界人權宣言》70週年

龔刃韌:尊重和保障所有人的人權是與每個人都有直接關係的事業,每個人都需關心、爭取和維護人的基本權利。

矽谷
誰來遏制矽谷寡頭?

福魯哈爾:矽谷知道其商業模式會讓自由民主體制付出什麼代價。但它選擇把利潤放在首位,並動用全部政治能量來保護利潤。

法律
中國的精神衛生、強制收治和任意拘留

殷馳、孔傑榮:在對精神障礙患者進行強制收治方面,任意拘留的可能性很大。中國在保護公民人身自由方面仍大有可爲。

Space X
獵鷹升空,有什麼能阻擋對自由的嚮往?

笑蜀:空天網路的大方向之所以是對的,不僅因其有強大的經濟基礎、技術基礎,更因其符合現代文明的核心價值。

網路自由度報告:中國蟬聯倒數第一

「自由之家」的報告再度將中國評爲全世界網路自由度最差的國家,並稱新網路安全法帶來了更多的限制。

匈牙利
匈牙利反索羅斯海報應引起警覺

斯蒂芬斯: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動用國家資金對索羅斯發起鋪天蓋地的廣告海報攻擊,令人擔憂反猶主義死灰復燃。

西方面對威權主義浪潮

拉赫曼:民主化進程似乎已經逆轉,一股發端於西方老牌民主國家之外的威權主義浪潮已經蔓延至美國和歐洲。

溫哥華比北京好在哪裏?

張千帆:憲政民主得到落實,人民信仰自由得到保障、道德素養不斷提高,霧霾纔會消退,北京纔會像溫哥華一樣美。

香港
香港書商林榮基講述「失蹤」遭遇

他批評中國內地政府違反賦予香港的權利和自由,此事將加大香港政府就這些書商的遭遇做出解釋的壓力。

歷史走向終結還是迴歸起點?

牛津大學歷史學家弗蘭科潘:作爲連接東西方的橋樑, 「絲綢之路」曾是世界運轉的軸心,絲路諸國也向來擁有和西方社會截然不同的治理哲學與制度。如今,隨著絲路地區的復興開始推動世界的轉型,人類歷史的進程似乎又回到了文明的十字路口。

重思中國立國之基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許章潤:中國問題應以立國、立憲、立教、立人爲旨歸,其核心義項可以歸納爲「發展經濟—社會,建構民族國家,提煉優良政體,重締意義秩序」。

引力波
從引力波談科學、哲學和自由的關係

許成鋼:美國物理學家上週宣佈,自愛因斯坦預言存在引力波以來,他們第一次直接證實了引力波的存在。這一重大突破刺激我們再次探討中國科學落後的深層原因。

匈牙利
匈牙利:自由進程大逆轉?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魏城:匈牙利曾經是社會主義陣營中的自由化改革先驅,如今卻出現了「U型大轉變」,原因何在?我決定去匈牙利看看,獲得一些感性認識。

社會

海耶克
茅於軾:海耶克經濟學的中國意義

中國經濟學家茅於軾:海耶克經濟學對中國最大的啓示就是必須破除計劃經濟殘餘;只有建立了真正以保障個人自由爲核心的法治社會,才能實現持續繁榮和長治久安。

速讀
自由平等與恐怖主義

面對恐怖主義,我們首先要接受的現實是,我們玩的是一個長期的圍堵遊戲。

憲政
爲什麼反憲政沒有未來?

北京大學憲法學教授張千帆:反憲政違背所有人的基本利益。反憲政者可能以爲自己是既得利益一部分,能分得體制內一杯羹,但沒有憲政,他們也可以是體制的犧牲品。

孫中山
重溫孫中山遺囑的現實意義

天則經濟研究所茅於軾:中國往何處去,一直是許多人關切的大事,這個問題至今也沒有完全解決。今天重溫孫中山遺囑,或許會給我們一些啓發。

自由
安全還是自由?

要保障國土安全,政府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個人隱私與自由該如何定義?羣己權界的確切邊界在哪裏?英國士兵裏格比在光天化日下遇到恐怖襲擊身亡的事件,再次激發了人們對這個古老話題的討論。最近,英國內閣在一項反恐法案上分歧不小,FT專欄作家Janan Ganesh認爲,爭論的其中一方拋出「滑坡理論」,是有些敏感過度了。

韋森
良序社會運行的基本原理

在這篇爲《通向奴役之路》新中譯本所作的序言中,復旦大學韋森教授回顧了這部二十世紀政治經濟名著的寫作背景和曲折命運,試圖解讀海耶克的學術思想對當下社會的現實意義。

自由
西方過於自由了

香港恆隆地產董事長陳啓宗:美國和中國都不是完美的,都需要調整。問題不在於是否應該擁有自由,而在於擁有多少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