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憲政

爲什麼反憲政沒有未來?

北京大學憲法學教授張千帆:反憲政違背所有人的基本利益。反憲政者可能以爲自己是既得利益一部分,能分得體制內一杯羹,但沒有憲政,他們也可以是體制的犧牲品。

自從2013年5月起,國內反憲政的雜音即不絕於耳。以人民大學教授楊曉青的「憲政姓資論」爲開篇的第一波浪潮在一片嬉笑怒罵中狼狽收場,我原以爲反憲政已經日暮途窮,卻低估了御用文人的寡廉鮮恥。在《紅旗文稿》、《人民日報》、《環球時報》等官媒的策劃站臺下,反憲政行爲依然斷斷續續、苟延殘喘。直到本月中旬,《環球時報》還拋出「『憲政』背後包含著政治盤算」、「憲政主義是一套意識形態」、「西方憲政派和民主派一直打架」等四篇不知所云的反憲政評論。這些胡言亂語收穫的罵聲似乎有所減弱,但那只是因爲經過幾番折騰之後,社會對這套陳詞濫調已經完全失去興趣,任由他們自娛自樂而已。

反憲政立場之所以不可理喻,是因爲它在本質上是反人類的——因爲它違背所有人的基本利益,不論你是誰。反憲政者可能以爲自己是既得利益的一部分,發表反憲政言論能讓自己分得體制內的一杯羹,但是沒有憲政,他們自己也是體制的犧牲品。

君不見,薄熙來、周永康、令計劃一度貴極人臣、呼風喚雨,到頭來仍不免淪爲權力鬥爭的祭品,而他們所享受的人身權利保障甚至還不及一個普通犯罪嫌疑人。這就和曾爲國家主席的劉少奇當年大搞領袖崇拜,等到自己自食苦果、淪爲最高領袖的階下囚之後再拿起憲法,早已無濟於事一樣。當前各級官員平日尸位素餐,一旦遭到紀檢調查即享受「雙規」待遇,人權不受任何保障,各種跳樓、上吊或「被自殺」現象屢見不鮮。沒有憲法所保護的基本人身自由,即便官場既得利益者也只能生活在沒有任何安全感和尊嚴感的狀態。

您已閱讀12%(621字),剩餘88%(438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