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化

葡萄牙
「孟什維克的勝利」——紀念葡萄牙1974年「康乃馨革命」五十週年

張倫:1974年葡萄牙革命有一種「孟什維克的勝利」的色彩,因孟什維克的哲學中帶有的民主、反對暴力的成分,讓其最終與布爾什維克分道揚鑣。

讓民主制度「現代化」

巴伯:民主制度需要經常修補才能良好運行,這意味著不斷調整政治代表形式和經濟管理模式,以適應變化。

再論蔣經國爲何選擇自由化

張鐵志:只有仔細考察七十年代蔣經國剛掌權時所嘗試的改革措施,我們才更能理解他在1987年做出的巨大決定。

臺灣爲什麼在三十年前選擇走向自由化?

薛化元:在歷史脈絡中,蔣經國是臺灣解除戒嚴的重要推手,也必須負起解嚴後「轉型正義」受阻的主要責任。

民主化
做空全球「民主市場」

盧斯:伊拉克戰爭敗壞了民主的聲譽。此後作爲「民主樣板」的美國,又連續選出了兩位捨棄推廣民主信條的總統。

川普,艾爾段和民主面臨的危險

拉赫曼:美國總統川普與土耳其總統艾爾段有許多相似之處,他們都是民族主義者,都把國家治理變成了家族生意。

民主
全球民主大衰退

拉赫曼:放眼全球,不是政治自由程度降低,就是民主被削弱。民主的困境甚至已蔓延到美國這個「自由世界的領袖之國」。

民主
第四波民主化的失敗說明了什麼?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笑蜀:民主化不可能是孤立的進程,有賴現代文明的整體推進。民主是文明之果,是文明哺育民主,民主反過來再深化文明,而不是相反。

俄羅斯:從輸出革命到反對革命

保加利亞自由戰略中心克勒斯傑夫:俄羅斯和西方關係正常化的最大障礙,不是莫斯科的現實政治,而是克林姆林宮在全球範圍內掀起的反對革命之戰。

俄羅斯公民社會尚未被埋葬

FT特約編輯勞埃德:公民政治仍有望在俄羅斯生長、壯大。公民政治將由俄羅斯人所塑造,而非如克里姆林宮所認爲的那樣,由外國陰謀家所塑造。

民主化
治理秩序的建立和衰朽

美國華裔學者孫滌:美國學者福山在新書中指出,中國古代的精英官僚體制對基本政治秩序的建立有非凡貢獻,但因無法從根本上制約皇權,往往會令社會秩序陷入危機。

民主化
福山的良治社會三要素

劍橋大學朗西曼:相對於「歷史終結論」,福山如今的思考更爲深入。他在新書中指出,一個秩序良好的社會需要三個構成要素:強政府、法治和民主問責;順序至關重要:民主並非第一位,強政府纔是,尚未獲得有效統治能力就進行民主化的政府,無一例外都會失敗。

民主化
民主化爲何會發生逆轉?

俄羅斯基金會主席克拉克:新世紀開始時,全球民主化大潮似乎勢不可擋,但在過去10年,這股浪潮卻發生了逆轉,包括埃及軍事政變和俄羅斯新威權主義。民主國家需再次證明,這一政治制度掌握著在現代世界中成功的鑰匙。

臺灣的「逢中必反」陰影何解

臺灣大學政治學教授張亞中:臺灣最大的矛盾是經濟上需要大陸,政治上無法脫離中國大陸獨立。兩岸政治定位問題不解,臺灣內部將永無寧日。

網路
網路公開課讓教育民主化?

FT商業教育雜誌主編布拉德肖:今後,最受歡迎的教授會不會是教得最好的人,而不是研究做得最好的人?倘若如此,那將確實是教育的民主化。

中國
稀釋的美日同盟與中國民主化

中日美比較政策研究所所長趙京:解除了近代以來一直壓迫中國的軍事隱患,中國國際地位的崛起更顯出國內政治社會矛盾的嚴重性,中國的民主化更具有世界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