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

第四波民主化的失敗說明了什麼?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笑蜀:民主化不可能是孤立的進程,有賴現代文明的整體推進。民主是文明之果,是文明哺育民主,民主反過來再深化文明,而不是相反。

2011年的中東「茉莉花革命」,又稱第四波民主化,現在看來並不成功。僅突尼西亞一隅還算差強人意,利比亞有成有敗,埃及和敘利亞則是全面失敗。在敘利亞的失敗尤其慘烈,不僅置敘利亞於長期內戰之中,更令ISIS崛起,恐怖主義陰影籠罩全球。

跟第三波民主化比較,第四波的失敗更明顯。學者劉瑜對第三波有過定量分析,發現第三波有超過一半的國家實現了民主體制的相對穩固。劉瑜據以認定,第三波屬於「脆弱的有限成功」。

第三波的結局不算理想。即便不認同負面評價的劉瑜,對第三波的評價仍不得不非常審慎和剋制。但相比有一半國家過關的第三波,第四波就只能用慘淡兩字形容了。如果說因第三波而生的民主受挫論、民主悲觀主義大謬,第四波給人的印象,似乎是可以證成這些結論。

您已閱讀17%(316字),剩餘83%(151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