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 日,星期四——恰好,也是一個星期四。整整五十年前,在南歐的葡萄牙,發生了一件影響歐洲乃至世界歷史進程的事件。
讀過亨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 的名著「第三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 The Third Wave : 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st Twentieth century) 的朋友或許記得,著作開篇第一頁第一句話就是這樣寫的:
「當今世界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開始於葡萄牙的里斯本。1974年4月25日,星期四半夜,零點剛過25分,當地的電臺突然播出了一首名叫『格蘭杜拉,褐色的城市 ( Grandola Vila Morena)』的歌曲。播出這首曲子是向里斯本及其周圍的軍隊發出行動訊號,以執行政變計劃。這次政變是由一些領導『武裝部隊運動』(亦稱『尉官運動』,Movimento das Forcas Armandas, MFA)的青年軍官們精心策劃的。政變進行得果斷而又成功,只受到來自特勤警力的少量抵抗。軍隊佔領了主要的政府部門,廣播電臺,郵局,機場和電信局。到上午時分,人羣如潮,湧上街頭,聲援士兵,並且把康乃馨插到他們的步槍上。傍晚,被廢黜的獨裁者卡埃塔諾 (Marcello Caetano) 已經向葡萄牙新的軍方領袖投降,第二天便出走流亡了。於是,在1926年由類似的軍事政變建立,以往曾由文官出身卻與軍人保持密切合作的薩拉查(António Salazar)以嚴酷的手段執掌過三十五年的政權,終於壽終正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