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

樂尚街
倫敦各區富人的不同家居風格

Luning Wang:在物以類聚、人以郵編分的倫敦,各區域從人羣到居所的室內設計,都迥然相異。從鄉村美學到摩登融合,各具特色。

社會
豪門繼承人就該坐享鉅額財富嗎?

庫柏:如今社會上存在一種普遍的願望,就是看到繼承者們不再坐享其成,並通過讓他們工作來恢復他們的尊嚴。

富人
調查:富裕人士增持現金

瑞銀調查顯示,全球富裕人士以現金形式持有27%的可投資資產,表明他們對全球政治和經濟不確定性普遍感到擔憂。

富人對加密貨幣興趣不減

儘管加密貨幣價格大跌,但調查顯示這類數位資產對富人的吸引力經久不衰,一些人爲了投資加密貨幣甚至繞開理財經理。

財富
運氣對成功有多重要?

文森特:成功者往往把自己的成功歸因於運氣。《財富精英》作者齊特爾曼認爲,他們這麼說只是爲了避免嫉妒。

爲富一定不仁嗎?

裏格比:研究表明,富人比較沒有同情心。但這不說明有錢和同情心不可兼得,關鍵在於能設身處地爲他人著想。

茶葉
中國高檔茶葉價格上漲的背後

由於富裕企業家對高檔茶葉的需求不斷增加,在過去十年裏,武夷山優質茶葉價格每年能漲10%,而今年漲幅更大。

能賺錢的社會效應投資項目在亞洲受追捧

在扶貧、爲偏僻地區創造就業等社會效應投資領域,亞洲富人的參與度一直不高,但從近年數據來看這個市場正在升溫。

房地產
資本管制不減中國買家海外接業熱

儘管中國政府收緊了資本管制,中國的富人並未停下腳步,2017年中國家庭花費了約400億美元購置海外房產。

復星
復星拓寬全球房地產雄心

復星地產控股在全球十多個城市設立辦事處,打造由中資銀行、保險公司、富人以及家族理財室組成的「投資者網路」。

樂尚街
歐洲富人渴望新型管家

過去20年裏,歐洲富人對管家的需求與日俱增。但東家與管家的關係已與《唐頓莊園》時期大不相同。

中國
中國最富有200立法者身家超5000億美元

胡潤數據顯示,最富有的100名全國人大代表和最富有的100名全國政協委員共計擁有近3.5兆元人民幣(合5070億美元)財富。

財富真的不等於幸福

詹姆士:以我作爲心理學家的經驗來看,隨著財富增加,「高淨值」的好處似乎越來越少,有時甚至會帶來大問題。

中國富人尋求增持海外資產

FT《中國投資參考》調查的中國富人中, 60%以上計劃在未來兩年增加海外投資。中國富人最喜歡的投資地,按順序分別爲美國、香港、澳洲、加拿大和英國。

富人與你我不同?

英國媒體人阿米:富人是否和我們想法不同?巴克萊的調查顯示,富人的風險承受力其實只比一般人稍高,但其中的「新富」創業家卻表現出與普通人顯著不同的品質。

理財
美國新老富人投資有別

FT專欄作家邰蒂:「嬰兒潮一代」富人在投資財富方面隨大流、偏保守,往往投資股票等傳統資產。但「千禧一代」富人不信任債市和股市,在投資方面還喜歡親力親爲。

富人的優勢不僅在於錢多

美國前財長薩默斯:研究似乎表明,富人和其他人的差別不只在於錢多錢少,而在於兩樣更爲根本的東西:健康和機會。不平等確實存在,但僅僅通過有限的收入再分配,不太可能在更重要的方面改變現狀。

亞洲新富爲私人銀行帶來商機

凱捷集團和加拿大皇家銀行年度調查顯示,過去5年,亞洲富豪人數的增速是其他地區的兩倍。在中國,超富人羣平均「年僅」30多歲。

富人
中國富人轉戰海外投資

在資本全球化時代,中國高淨值人士對在海外配置資產的需求越來越大。他們比以往更加不懼怕風險,並且越來越偏愛另類投資。

移民
移民有利於中國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客座教授錢斯:隨著中國繼續對世界開放,中國對外移民是不可避免的趨勢;而隨著中國的環境逐步改善,外國對華移民也可能上升。移民能促進中國經濟的多元化,也能促進中國文化的全球化。

仇富
仇富情緒蔓延全球

FT專欄作家拉赫曼:全球範圍內對富裕階層的敵意正在重塑從歐洲、美國到中國的政治局勢。這可能標誌着一個以低稅率、寬鬆監管以及貧富差距加大爲特徵的時代的結束。

富豪
應該改變中國富豪的誕生模式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從2003年首張新財富富豪榜單至今,中國富豪的財富驚人成長,遠遠跑贏GDP與CPI,亦遠超美國富豪。

新基金爲中國地產開發商「輸血」

中國資產管理公司諾亞財富將發行規模最高可達180億元的一支基金,提供給資金緊缺的房地產開發商。中國的樓市調控,使得開發商日益尋求銀行貸款之外的資金來源。

宗教
宗教:中國富人的安定劑

促使中國出現宗教復興的主要因素,是富人信教求心安,而非窮人以宗教緩解痛苦。一項對中國富人的調查顯示,其中30%信仰佛教,7%信仰基督教,3%信仰伊斯蘭教。

FT社評:不要高估「巴菲特稅」

就在各國政客們都在主張向富人徵更高的稅時,歐巴馬提出「巴菲特稅」,看起來頗爲合理。然而這各稅項的實際效果要比看起來小,最多只能使年度預算赤字減少2%。

巴菲特
白宮不該再「溺愛」巴菲特

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國際經濟主任斯太爾:爲了維護市場和政策制定過程的正當性,白宮要承擔起責任,與巴菲特等超級富翁保持距離。

富人
富人多繳稅利人利己

新加坡國立大學馬凱碩:過去30年的社會契約已經消亡。我們需要建立新的社會契約。富人應該認識到,提高納稅的短期成本,會帶來巨大的長期收益。

夏令營
美國豪華夏令營啓示

今年以來,美國豪華夏令營發展興旺,這進一步說明美國富人大體上已經躲過了經濟衰退的劫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