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川普政府稱哥倫比亞大學不符合認證標準

美國政府稱哥倫比亞大學違反聯邦反歧視法,故意漠視猶太學生受到的騷擾,因此不符合認證標準。

大英博物館古印度展覽評述:這些神祇真的如此仁慈嗎?

本次展覽追溯了宗教意象如何通過蛇靈和寬臀女神在南亞及更廣泛地區紮根。

川普政府又終止對哈佛大學的4.5億美元撥款

美國政府已經削減了對該大學的22億美元資金,川普威脅要取消其免稅地位。

天主教
一位面向全球南方的美國教皇

利奧十四世有望在擁抱世界貧困羣體的同時,重燃日益萎縮的美國教會的信仰。

梵蒂岡
羅伯特•普雷沃斯特成爲首位美國籍教宗

教皇利奧十四世被視爲面臨諸多挑戰的教會的折中人選。

天主教
教廷陷分裂危機,樞機團閉門投票選出新教皇

133位紅衣主教的投票是對教皇方濟各任內表現的「一次公投」,他的自由主義改革分裂了教會。

川普與澤倫斯基在教宗葬禮前進行「富有成效」的討論

這是美國總統和烏克蘭總統自橢圓形辦公室風波後首次會晤。

解讀
天主教會如何選出新領袖?

官方哀悼期結束後,梵蒂岡樞機主教祕密會議將選出新教皇。

法國總理捲入兒童虐待醜聞

弗朗索瓦•貝魯的女兒稱,她在天主教學校遭到毆打,其他自稱受害者的人則講述了性虐待經歷。

MAGA天主教徒試圖奪回教會控制權

美國越來越多的保守派天主教徒希望,方濟各的去世標誌着從他所代表的改革主義向更教條主義、傳統主義的信仰方式轉變。

教皇方濟各將於週六下葬

包括川普在內的多國領導人將出席在聖彼得廣場舉行的葬禮。

方濟各逝世爲川普製造了什麼良機?

何越:天主教自由派喪失靈魂人物。如果天主教保守派能借機迴歸,選出信奉保守派的新教皇,對於川普來說,將是一個重要的支持力量。

教皇方濟各逝世 享年88歲

來自阿根廷的這位教皇執掌天主教會12年,其間致力於改革和重振這個受到性侵醜聞和嚴重財務管理不善衝擊的組織。

AI參加藝術博覽會?這位藝術家有一個別出心裁的提議

中國藝術家陸揚的數位化身Doku正在香港巴塞爾國際藝術博覽會上開設快閃店。

敘利亞
敘利亞新政府修改教材內容引發憤怒

批評人士擔心,主導新政府的「沙姆解放組織」試圖將他們的宗教世界觀強加給敘利亞。批評者建議由配備專家的委員會進行課程改革。

「美國契約」現狀考察之二:基督教民族主義的政治後果

張千帆:政教分離、信仰自由是首要的政治自然法則之一,相當一部分美國人不接受這個原則,這是造成美國契約破裂的重大隱憂。

電影
宗教電影成爲好萊塢艱難之年的救命稻草

得益於宗教節目、動漫和老電影,小型電影發行商Fathom Events的收入成長45%。

烏克蘭立法取締親俄東正教會

烏克蘭官員稱,莫斯科宗主教聖統烏克蘭東正教會(UOC-MP)是俄羅斯東正教會的一個分支,以破壞烏克蘭爲目的,策應了俄羅斯侵烏戰爭。

英國舉行大規模反種族主義集會,極右翼抗議活動未能出現

數千人聚集在一起,保護被認爲是暴力目標的地點。

德國關閉「藍色清真寺」並取締相關什葉派組織

德國內政部宣佈取締漢堡伊斯蘭中心及其附屬組織,因爲其宣揚「極權統治、激進的反猶太主義和對恐怖組織真主黨的支持」。

極端主義抬頭引發法國穆斯林和猶太選民擔憂

法國是歐洲穆斯林和猶太人口最多的國家。週日選舉中,約50個選區的選民將不得不在國民聯盟黨和不屈法國黨之間做出選擇。

法國會倒向民粹主義嗎?

政治學家奧利維耶•魯瓦認爲,在某些方面已經如此。

川普聲稱基督教在美國受到威脅,以吸引福音派選民

前總統試圖將自己塑造成受迫害的信仰捍衛者,以此拉攏宗教選民。

「收回」寺廟運動是如何撕裂印度社會的

印度教訴訟當事人正在法庭上發起挑戰,要求允許他們在清真寺做禮拜,穆斯林認爲此舉侵犯了他們的權利。

中國與梵蒂岡建交的障礙

林原:中梵關係現狀對中國政府而言並非不可接受,這樣它其實缺乏大幅改善與梵蒂岡關係的強烈願望。

卡達與美國大學的關係受到審查

曾舉行聽證會促使哈佛校長辭職的國會小組將目光轉向杜哈。

印度實施被穆斯林視爲「歧視性」的公民法

在預期的大選之前,莫迪領導的執政黨實施了被廣泛視爲反穆斯林的立法。

以色列考慮齋月期間對進入阿克薩清真寺設限

內閣會議討論的限制措施包括只允許老年巴勒斯坦男子進入,禁止青年男子進入。這些討論激怒了以色列籍巴勒斯坦人。

印度
莫迪主持神廟開幕式 掀起印度教民族主義浪潮

印度總理莫迪爲一座建於清真寺舊址上的印度教神廟揭幕,一些人把該儀式比作莫迪的「加冕」。

宗教
爲何英格蘭教會開始接受同性戀婚姻?

何越:英格蘭教會通過的一項規定可以爲同性戀者在教堂舉行單獨的祝福儀式的修正案,被視爲一個「分水嶺」時刻。

哈佛大學校長蓋伊辭職

這位哈佛大學首位黑人校長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廣受批評並被指控剽竊後辭職。

德國和荷蘭拘留了四名涉嫌哈馬斯陰謀的人

警方逮捕了與他們所說的有計劃的反猶襲擊有關的人。

74名美國國會議員敦促哈佛、賓大和麻省理工開除校長

三位校長在國會就校園反猶太言論發表證詞,引起了共和黨爲主的政客們的憤怒。

美國大學校長就校園反猶主義情緒急劇上升接受質詢

哈佛大學、賓州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領導人出席衆議院委員會會議,討論中東事件如何影響了大學校園。

法國調查巴黎建築物上的「大衛星」塗鴉事件

法國檢察官正在調查俄羅斯與此塗鴉事件之間的可能聯繫。

瑞典
瑞典面臨焚燒《古蘭經》事件引發的更多反彈

中右翼首相剋里斯特松警告說,在警方決定是否允許示威遊行繼續進行之際,風險正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