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

中國富二代流行學做天使投資人

許多「富二代」不願爲家族企業做事,但又不知道該做什麼。天使投資提供了一個答案:一筆投資往往也就是買部跑車的錢。

職場
別小看「富二代」

希爾:「後代表現欠佳」並非虛構,但如果一刀切地認爲所有「富二代」都是廢物,就會低估某些家族企業的生命力。

「富不過三代」如何破?

越來越多的中國「創一代」面對接班難題。他們在艱辛創業時對子女教育的疏忽,對血統的過於強調,讓這個問題更爲棘手。

藝術
富二代撐起藝術一片天

FT專欄作家庫柏:即便剔除較爲寒酸的高淨值人士,仍會有大批富二代不用爲謀生而工作。對這些人來說,人生大問題是把精力和時間投入何處?

富二代
中國家族企業的「接班」問題

學者李少民、樸勝虎:隨著中國第一代企業家到了知天命的年紀,他們開始考慮接班問題。職業經理人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內,但他們的子女是否願意並準備接班?

城鎮化
「貧二代」和城鎮化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長堤)商學院教授孫滌: 比起「貧二代」,「富二代」的負面作用是陪襯性的。「貧二代」融入城鎮和城鄉兩重天的落差彌合是一個過程的兩面,也是中國現代化必須超越的坎。

「拼爹」不靠譜

FT專欄作家強森:喬布斯曾建議即將畢業的學生們「求知若渴」。不幸的是,對那些從來沒有體驗過飢餓感的富二代而言,這個選項是不存在的。他們至多能「守成」,散盡家財是更常見現象。

酒店業
酒店業的「富二代」僱員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艾米:富裕家庭的中國青年有不少選擇在酒店業發展,尤其是高階領域。一些「富二代」行爲誇張離奇,成爲業內「傳說」。

「富二代」的上海車展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高斌:與前幾屆中國車展一樣,奧斯頓•馬丁、勞斯萊斯、賓利等超級豪華車幾乎都會貼著「樣車已售」之類標籤。

如今崇尚低調「貪婪」

FT專欄作家邰蒂:目前,有關財富特別是炫耀性消費的話題,正在美國社會引發焦慮情緒。事實最終會證明,選擇低調「貪婪」的富人是智高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