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富二代撐起藝術一片天

FT專欄作家庫柏:即便剔除較爲寒酸的高淨值人士,仍會有大批富二代不用爲謀生而工作。對這些人來說,人生大問題是把精力和時間投入何處?

詹姆士•梅利爾(James Merrill)生來富有,正如他所說的「不管我喜歡與否」。他的父親查爾斯(Charles)與人聯合成立了券商美林(Merrill Lynch),他給了詹姆士一隻信託基金。這給詹姆士贏得了時間。由於不需要賺錢,他開始與亡靈世界對話、寫詩。在一部新的傳記中,蘭登•漢莫(Langdon Hammer)描寫了梅利爾的40年通靈會筆記如何變成一部偉大的560頁詩集:《桑多弗變換著的光》(The Changing Light at Sandover)。

梅利爾於1995年去世,他是一個人們可能稱之爲「高淨值人士」(財富經理的專業用語)藝術家的早期例子。高淨值人士藝術將變得更爲普遍。那將有助於下一代人回答一個緊迫的問題:該拿人數日益增多的高淨值人羣的繼承人怎麼辦?

由於藝術很少足以維持生計,因此每個社會都必須設法資助藝術家。在中世紀,國王充當贊助者。在此次金融危機之前,美國大學經常給詩人一份教師工作。如今我們有了富二代。

您已閱讀20%(421字),剩餘80%(172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