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車展專題

中國車展之變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周展:很多參展品牌在完成媒體日發佈後,把展臺交給經銷商,把向來冷豔高貴的車展展臺變成臨時4S店。

中國汽車消費地區差異大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江昭融:有人給北京和上海歸納過兩地消費者買車的不同偏好,戲稱北京是有容乃大,上海是獨善其身。

新能源汽車難從花瓶變花旦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易鵬:新能源汽車唱「旦」角,目前還是車企的一廂情願。若要消費者將新能源汽車當成真正的「花旦」,估計還需十年以上。

車載智慧通訊提供商盯上中國市場

汽車諮詢公司思緯估計,到2015年,中國車載智慧通訊服務的用戶可能達到1000萬人。安吉星之類的服務提供商正將重心轉移至亞洲,大力拓展中國市場。

中國成「汽車強國」仍需時日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沙莎:「合資自主」,意味著跨國公司有條件地將研發中心向中國轉移。但民族品牌在國際立足,還需要漫長的時間。

自駕:中國富人新趨勢

在上海車展上,勞斯萊斯CEO烏特弗斯對FT記者說,自駕如今在中國富人圈子中變得新潮起來,尤其是在週末。帶飲料櫃、後座空間更寬敞的汽車在中國市場也十分暢銷。

「富二代」的上海車展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高斌:與前幾屆中國車展一樣,奧斯頓•馬丁、勞斯萊斯、賓利等超級豪華車幾乎都會貼著「樣車已售」之類標籤。

失敗的「技術換市場」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衛金橋:中國汽車業合資27年,中國如約交出了本土汽車市場,卻並沒有換來外國技術,換來的只是外國品牌的競技場。

中國汽車市場不一定樂觀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江昭融:由中國二三線市場井噴帶動的需求會讓市場總體呈現成長,但短期宏觀環境的變化會給中國車市帶來些許寒意。

中國對汽車設計影響日增

在今日開幕的上海車展上,通用汽車和標緻雪鐵龍將首次在中國發布全球車型,這標誌着汽車業的重心正繼續轉向中國內地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

中國汽車市場向二三線城市傾斜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之方:雖然中國如今的汽車消費還是往往以上海、北京這樣的中心城市爲主,但中國各大汽車公司這些年來越來越注意向着富裕的二三線城市發展。

中國決定汽車流行趨勢?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高斌:中國政府沒有出臺與歐美類似的高標準減排法規,這讓各汽車公司在商業利益面前不得不迎合中國人的消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