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屆上海車展上,通用、賓士、福特、BMW等跨國車商、一汽、華晨、上汽、吉利等本土汽車企業都加速推出了龐大的新能源汽車計劃,並不約而同將展臺最醒目的位置讓給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從以前的「花瓶」角色轉變成展臺上的「花旦」角色,表明新能源汽車將加速進入汽車市場。
其實,新能源汽車受到汽車廠商和政府的重視已久,但真正讓新能源汽車成爲當家花旦還是因爲這幾年的國際經濟政治格局發生的變化。之前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該說舉步維艱,一方面是技術的不成熟。先進內燃機,高速變速器,輕量化材料、電動車電池等各種新能源汽車必備的技術還在摸索過程中,讓新能源汽車在很多指標方面表現出差距。另一方面是成本的高企。由於新能源汽車屬於新生事情,產業配套環境不好、規模量產不夠,政府受制於財力,補貼不夠,直接導致了新能源汽車的價格高企,難以被市場接受。還有就是對於傳統汽車產業有著巨大的路徑依賴和慣性,這也容易形成一種傳統汽車產業的既得利益者集團,包括有著鉅額利潤的汽車企業和依賴傳統汽車產業財稅收入的政府。這些力量也會阻擾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因此新能源汽車儘管噱頭很好,但推行過程進展緩慢,成了名副其實的「花瓶」。
但世界是變化的,而且這種變化有著巨大的倒逼力量。2009年的哥本哈根氣候峯會之所以能夠成爲史上最牛的會議,原因就是氣候變化已經帶給了人類巨大的危機。而二氧化碳高額排放是這種危機的罪魁禍首已經成爲了主流的結論。全世界碳排放量第一的國家中國在2010年,交通能耗大約佔社會總能耗的20%,並呈逐年上升之勢。這意味著中國汽車業不大力進行新能源汽車研發在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上面都會受到巨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