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車展現場和一位山東的媒體朋友一起採訪中國某自主品牌領導,這位仁兄提出了一個有點尖銳的問題:山東現在至少是中國十多家一二線汽車企業的第二大地方市場,而汽車銷售總量則從去年開始成爲全國老大,爲什麼汽車企業在行銷,甚至產品設計上沒有針對山東進行定製的呢?僅僅是因爲山東沒有自己的乘用車生產企業麼?
我可以理解這位同仁問出這句話的底氣,因爲我知道,以北京現代、一汽大眾、一汽豐田爲代表的北派,和上海大眾、上海通用等爲代表的南派,在山東已經酣戰許久了。管道的比拼算是暗裏較勁,數不勝數的線下活動則是明裏爭寵。但是,這位朋友說得沒有錯,車企無論是從行銷戰略,還是產品設計上,都還沒有「把山東市場放在眼裏」,換一種更溫和的方式說,企業們沒有做好展開區域化精準行銷的準備,遑論區域化產品設計了。
中國作爲一個區域市場,有著與其他面積相似的市場不同的市場特徵。區域文化差異的巨大使得企業在宣傳自己產品的時候不得不面對截然不同的受衆。比如前些時候,有人給北京和上海歸納過兩地消費者買車的不同偏好,戲稱北京是有容乃大,上海是獨善其身。意思是,北京買車人對於空間有著無可替代的要求,而上海主流的買車需求則更多考慮個人的喜好。因此,如法拉利、保時捷等品牌更願意把自己的總部安在上海,而賓士、奧迪則一定要佔據北京。當然兩地還有其他不同的消費偏好,比如北京人買越野車更看重產品是否真的具有越野功能,而上海人對越野車的要求則是樣子有腔調,舒適也不能少。如果說這兩個一線城市的消費偏好是基於產品的選擇,那麼另外一個一線市場廣深則是基於品牌,廣州人在考慮買一臺20萬左右的車時,心裏盤算的常常是,我該買一臺日本車呢,還是買一臺日本車呢,還是買一臺日本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