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流動性

「拼爹」不靠譜

FT專欄作家強森:喬布斯曾建議即將畢業的學生們「求知若渴」。不幸的是,對那些從來沒有體驗過飢餓感的富二代而言,這個選項是不存在的。他們至多能「守成」,散盡家財是更常見現象。

近年來,出現了很多抗議社會流動性(social mobility,社會成員或羣體的社會階層和地位發生改變的情況——譯者注)下降以及超級富豪崛起的文章和書籍,特別是在美國和英國。這些文章和書籍的作者往往都會建議政府對這種情況進行干預,以改善不公平狀況、並增加相對不富裕人羣的生存機會。

雖然貧困人羣可能需要幫助,但我認爲富裕階層幾乎都爲自身的衰落埋下了種子,即使是在沒有懲罰性納稅的情況下。從我三十多年來與很多成功企業家共事的經歷來看,白手起家者的子女絕少有父輩那種創業的抱負和能力。因此,家族財富往往一代代萎縮、而不是一代代不斷擴大。

我曾在倫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一傢俬人銀行組織的一次活動上講話。出席者都是該銀行百萬富翁客戶的子女,他們都是已成年的年輕人。這羣看上去毫不起眼的聽衆來自四面八方——中東、俄羅斯、非洲、歐洲以及亞洲。總的來說,我覺得他們是一羣被寵壞的孩子,沒精打采、跟現實世界打交道的經驗也不足。他們的父母大多沒什麼背景,但卻憑藉自己的努力和頭腦創造了具有相當規模的企業。但我的那些聽衆卻從來不認爲他們需要付出這樣的犧牲,這一點從他們的態度中就能看出來。

您已閱讀30%(493字),剩餘70%(114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