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凱恩斯

FT專欄作家布里坦:凱恩斯主張國家採用擴張的經濟政策,通過增加需求促進經濟成長。由於金融機構的倒閉卻比其它大型企業的倒閉威脅要大得多。眼下,政府重拾凱恩斯主義,進行大規模干預,將銀行國有化,還隨時可能宣佈進一步財政刺激政策。
Essays in Persuasion

爲什麼銀行和相關金融機構的倒閉,要比福特(Ford)或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等其它大型企業倒閉的威脅大?這裏有兩個主要原因。

首先,貨幣供給主要來自金融機構。個人和企業的消費意願取決於許多因素——收入和各類資產,包括金融資產和實物資產。但持有通貨是他們的第一道防線。如果其有效性受到質疑,人們不僅會感到更加貧窮,還會焦慮和迷惘。正常情況下,人們只是模模糊糊地知道,銀行櫃檯裏的現鈔無法滿足儲戶的大量現金需求,不過這一般只是知識競賽裏的一道題目而已。隨著頭版新聞充斥著銀行陷入困境的訊息,當非常嚴肅的人只是半開玩笑地懷疑,「牀墊下」是否確實不是保管隨時可用的儲蓄的更好地方時,這就變得極爲重要了。

其次,你可以設想一個儲戶只能直接借錢給短期企業和個人借貸者的體系。但實際情況並不完全是這樣。儲戶把可能很快就會動用的錢存入銀行,而銀行有效地創造出它們借出的資金。正常情況下,通過市場力量和央行政策的組合,這大體能保持平衡。但在銀行害怕放貸時,就不再是正常情況,而我們面臨的風險不僅是衰退,還有蕭條。

您已閱讀33%(474字),剩餘67%(94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相關文章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