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危機:美國與亞洲經濟關係的分水嶺

FT亞洲事務編輯皮林:長久以來,亞洲的廉價出口和美元儲備維繫了美國經濟的繁榮。這一模式在信貸危機之下不再有效。美國苦苦掙扎之際,世界經濟實力的天平正向亞洲傾斜。

美國是被亞洲這根繩子吊死的嗎?上週,我向一位中國官員提出了這個問題。他飛快地答道:「不,美國是被亞洲的流動性淹死的。」

亞洲在兩方面促成了美國的金融崩潰。首先,運自中國和其它低成本生產國的廉價商品平抑了美國的物價。這使得密切關注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的美聯準誤認爲,它可以做到高成長與低通膨二者兼顧。

其次,亞洲銀行共4.3兆美元的外匯儲備與石油美元一起,向美國提供了幾乎無限的流動性。它們湧入美國國債以及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的債券,壓低美國利率,推漲房地產泡沫,併爲先購物後付款的消費習慣提供資金。

您已閱讀15%(272字),剩餘85%(149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