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戴維•皮林(David Pilling)文章檔案

印度貧民窟能否走出百萬富翁?

將於本週日揭曉的奧斯卡獎項中,有關印度的《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呼聲頗高。本文按照《誰想成爲百萬富翁》的節目形式設計了一個小測試,幫助讀者瞭解這部電影背後真實的印度。
2009年2月19日

強勢日元讓日本消費者受益

隨著日本工業生產急劇收縮和出口額大幅下滑,日本政府很可能再次干預日元。但是我認爲,強勢日元會讓日本消費者從中受益,這些在日本經濟中長期被忽視的人羣有理由享受到一些甜頭。
2009年2月2日

別指望亞洲人花錢救世

FT亞洲版主編皮林:理論上,爲了重建全球平衡,亞洲人必須轉變觀念,把揮霍視爲美德,然後身體力行,大把花錢。但正如日本財相所說,他購物需要斟酌一個星期,要讓亞洲人放棄節儉習慣,談何容易?!
2008年12月23日

「摸」論:中國式的漸進改革

30年前,鄧小平將中國帶上了市場改革之路。這30年不僅給中國帶來了一定程度的經濟繁榮,也改變了全球經濟。然而,除了鄧小平宏偉的設計,這一變化還應歸功於他「摸著石頭過河」的主張。
2008年12月19日

泰國:亞洲下一個絕望之地?

FT亞洲版主編皮林:泰國的形象素來是一個穩定、守法的國家,但這個時代可能正漸近尾聲。政治動盪不僅將使泰國面臨經濟風險,還可能威脅到該國作爲區域性供應鏈一環的地位。泰國須謹慎對待。
2008年12月7日

中國經濟的真相

FT亞洲版主編皮林:中國的統計數據和國內的牛奶包裝有共同之處,標籤上的東西未必是真的。各種非官方證據表明,真正的成長率可能已低於官方公佈的9%。任何幻想中國能立刻拯救世界、避免衰退的人,似乎都應該三思。
2008年11月16日

歐巴馬必須消除亞洲的焦慮

FT亞洲版主編戴維•皮林:對於歐巴馬當選爲第一位非裔美國總統,亞洲人的態度比人們想像的更爲謹慎。許多亞洲國家已經學會忍受布希政府,而且從歷史上看,他們更喜歡與共和黨人打交道。
2008年11月6日

警惕日元套利交易平倉

過去,由於日本實行低利率政策,日元套利交易一直是廉價的流動性來源,然而如今隨著日元不斷升值,這種交易正遭遇大規模平倉,可能會引發下一個大泡沫。
2008年11月3日

亞洲金融的童話

FT亞洲版主編戴維•皮林:亞洲沒有那麼多的有毒衍生品,也沒有那麼多奇特的債務抵押債券。亞洲奉行傳統的放貸業務,致力於國內的製造業務,看似躲過了金融危機。但是,這則童話的結局如何?
2008年10月19日

信貸危機:美國與亞洲經濟關係的分水嶺

FT亞洲事務編輯皮林:長久以來,亞洲的廉價出口和美元儲備維繫了美國經濟的繁榮。這一模式在信貸危機之下不再有效。美國苦苦掙扎之際,世界經濟實力的天平正向亞洲傾斜。
2008年10月3日

印度繁榮的瓶頸

在效仿脫貧國家以製造業爲主的模式時,印度遇到了困難:它無法實現農村人口向工業化城市的大規模轉移,因而沒有足夠的勞動力和土地發展工業。
2008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