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ial文章檔案

FT社評:石破茂當選自民黨總裁是個意外

日本執政黨本可以選出43歲的新生代領袖小泉進次郎,或者選出首位女領袖,但該黨卻選擇了圈外人、第五次角逐領袖職位的石破茂。
2024年9月30日

FT社評:美國體制勉強經受住了川普的衝擊

約四分之三的共和黨選民認爲這場選舉被竊取。美國體制的護欄還在,但已被一個仍拒絕告訴選民真相的政黨嚴重動搖。
2020年12月18日

FT社評:倫敦金融城推出疫情後願景

新冠疫情過後,要吸引通勤者回來,倫敦金融城需要讓辦公室和街道空間都變得更具吸引力,讓人們願意在此度過大量時間。
2020年11月1日

拜登
FT社評:拜登經濟學能維護民衆對資本主義的支持

拜登成了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最進步的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計劃加大對窮人的支出,對富人徵稅,有助於緩解民衆不滿。
2020年10月23日

美國
FT社評:美國參議院不應忘記司法責任

川普提名的最高法官大法官人選應該得到參議院的特別審查,這攸關最高法院是否有能力限制行政權力。
2020年9月26日

中東
FT社評:阿以協議將使更大範圍的和平受阻

川普在大選前有了一個「正面故事」可以兜售,但以色列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外交協議存在明顯缺陷:它未能解決巴以衝突這一核心問題。
2020年8月17日

美國
FT社評:美國同樣需要多邊主義

儘管川普政府堅持將雙邊主義而非多邊主義作爲其首選的國際外交手段,但美國最終也需要一個有效的多邊秩序。
2019年1月6日

FT社評:民主黨人如何選擇川普的終結者

今年西方最重要的民主事件將是一場沒有投票的黨內選戰,20餘位美國民主黨人將努力向公衆證明,自己能在2020年「終結」川普。
2019年1月2日

FT社評:美外交政策因馬諦斯辭職而更加混亂

就在共和黨在國會失去對國內議程的控制使得川普可能更側重外交政策之際,馬諦斯的離開是一次沉重打擊。
2018年12月24日

FT社評:歐洲央行暫且迴歸常態

在歐元區近期經濟指標疲軟的情況下,歐洲央行結束了量化寬鬆政策,它應保管好過去10年積攢的危機應對工具包。
2018年12月13日

貿易戰
川普把孟晚舟當作籌碼是愚蠢之舉

總統干預孟晚舟案將傳遞一個糟糕信號:美國的法治被總統玩弄在股掌之間,或者非法行爲是可以談判的。
2018年12月13日

FT社評:美中貿易停火協議雖可喜卻脆弱

川普政府實質上是要在90天內讓中國開始著手拆除其成長模式的整個架構,而中國迅速同意進行全面改革的可能性很小。
2018年12月4日

俄羅斯
FT社評:黑海緊張局勢升級的背後

對普丁和波羅申科來說,緊張局勢有限度的升級至少有利於轉移民衆對國內問題的注意力。西方應防止吞併克里米亞事件重演。
2018年11月27日

德國
FT社評:德國外向型經濟需要升級

保護主義抬頭,德國以出口爲導向的經濟突然間開始顯得脆弱。柏林方面應趁經濟穩健、「政治看守人」即將更換之機推行重大改革。
2018年11月13日

FT社評:籠罩著仇恨的美國期中選舉

美國期中選舉即將開始,其國內的仇恨情緒空前濃厚,而川普總統不會試圖去平息這種情緒,只會煽風點火。
2018年11月5日

FT社評:歐盟在電動車領域將奮起直追

中國在電動汽車電池領域的主導地位,將威脅歐洲車企的傳統優勢。歐盟「電池計劃」雖然姍姍來遲,但仍大有可爲。
2018年10月18日

香港
FT社評:香港言論自由受到侵蝕

英國《金融時報》不支持港獨構想,但強烈支持言論自由原則。香港政府拒絕向英國《金融時報》記者發放簽證的決定非常令人遺憾。
2018年10月8日

FT社評:美國處於危急關頭

圍繞卡瓦諾提名的鬥爭讓川普有了分化美國人的新機會。民主黨人必須代表所有美國人爲立憲共和的未來而戰。
2018年10月8日

FT社評:美國亟需改進發展金融

在中國向發展中國家積極放貸的背景下,美國若想保持其在發展中世界的影響力,就需要升級可用的資助工具。
2018年9月30日

美聯準
FT社評:美聯準對未來加息保持謹慎

美聯準不出所料地宣佈加息,但對未來的加息措辭謹慎。考慮到美國經濟面臨的逆風,美聯準還應在必要時迅速扭轉緊縮政策。
2018年9月30日

聯合國
FT社評:「美國優先」下的聯合國大會

在今天的多極世界中,華盛頓越是自行其是,其他國家就越感到自己同樣有權這樣做。這使得今年的聯合國大會危險重重。
2018年9月30日

FT社評:金融危機十年祭

當今甚囂塵上的民族主義和保護主義,正在削弱曾經幫助遏制了上一場金融危機的國際合作體系,從而使下一場危機更糟糕。
2018年9月13日

FT社評:「一帶一路」倡議的輸家

中國一直宣揚它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交往是「雙贏」的,但越來越多國家發現,所謂的「雙贏」模式也有輸家。
2018年9月11日

FT社評:英國經濟不需要革命

英國中左翼智庫的委員會針對英國經濟的種種頑疾開出了猛藥。應該在該方案基礎上辯論和嘗試,而不是一下子改天換地。
2018年9月9日

FT社評:社群媒體必須擔起責任

社群平台很容易被用戶操縱和濫用,從而爲極端言行提供便利。現在社群平台必須解決如何遏制不當言行的問題。
2018年9月6日

貿易戰
FT社評:美墨新協定弊大於利

川普與墨西哥新達成的貿易協定絕非《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全面升級,美國國會和加拿大不應立刻加入到支持者隊伍中。
2018年8月29日

FT社評:川普最明智的推文

美國總統呼籲終結企業的季度報告制度,改爲半年一次。但核心問題並不是盈利報告的頻度,而是它們涉及什麼。
2018年8月19日

川普
FT社評:川普不應濫用制裁

美國對土耳其實施制裁引發了美國與這個北約盟友的嚴重對峙,凸顯出濫用制裁有可能損害美國自身及其關鍵盟國的利益。
2018年8月15日

FT社評:土耳其危機可能打擊投資者信心

土耳其危機最可能的蔓延途徑是投資者對其他脆弱市場的信心惡化。缺乏穩健連貫財政和經濟政策的經濟體面臨的風險最大。
2018年8月14日

FT社評:中國不應重啓寬鬆貨幣政策

如今隨著美中貿易戰的爆發與中國國內GDP成長開始放緩,中國需要抵制住重新打開寬鬆貨幣閘門的誘惑。
2018年8月6日

外交
FT社評:傳統外交併未過時

外長們呼風喚雨的時代已經結束,但在21世紀,各國的外交部對於國際關係的安全運轉仍然至關重要。
2018年8月5日

FT社評:「一帶一路」倡議未達期望

「一帶一路」倡議意在展示一種開放和包容的發展模式,但在一些重要方面,中國未能兌現其確保包容性發展的承諾。
2018年7月30日

FT社評:班農推翻舊歐洲的陰謀

明年的歐洲議會選舉將是各方角逐之時,挫敗班農及「運動」組織黑暗企圖的最好辦法是,讓二者遭受徹底的選舉失敗。
2018年7月29日

FT社評:真正的領導者——馬爾基翁內

馬爾基翁內是一個當之無愧的領導者。他的領導帶來了真正的變革。他的離世給汽車行業留下了一個空白。
2018年7月26日

領導力
FT社評:爲穩健型的企業領導人鼓掌

這個世界需要像蓋茲、馬斯克這樣的強勢領導者,也需要像微軟現任CEO納德拉這樣的穩健型掌門人。
2018年7月25日

英國
FT社評:英國應該如何加大外資收購審查?

英國政府應該在商業利益和國家安全之間保持平衡,在審查外資收購交易時依靠專家而不是國會議員來做出最後的決定。
2018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