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金融城

英政府顧問:預算削減威脅英國軟實力

英國軟實力委員會成員尼爾•門多薩說,英國必須保護其在高等教育、科學和藝術領域的領先地位。

圖解:英國銀行業革命是如何失敗的

金融危機後出臺的規則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動搖大型貸款機構的地位。

德國財政部長約爾格•庫基斯:「我們都受到了影響」

這位前高盛銀行家談及美國關稅的影響,以及他在設計弗里德里希•默茨1兆歐元支出計劃中的角色。

英國和印度加速推進貿易協議談判

美國加徵關稅爲倫敦與新德里之間拖延已久的貿易談判注入了新的動力。

美英會計資格協議談判陷入僵局

雙方在如何評判美國審計培訓質量等問題上持續存在爭議。

音樂家如何賺取和管理他們的收入

在串流媒體時代,許多樂隊被迫將商業頭腦的重要性幾乎與音樂創意同等看待。

從倫敦經瑞士到紐約:蓬勃發展的金條貿易

對唐納•川普可能對黃金進口徵收關稅的擔憂擾亂了市場。

德意志銀行評估是否繼續留在金絲雀碼頭

德銀正在評估其在金絲雀碼頭的存在,此舉可能導致德銀完全退出倫敦東部金融區,或減少三分之一的辦公空間。

對沖基金經理溫斯坦:「我喜歡打惡霸的鼻子」

薩巴資本創辦人談論他在英國投資領域的改革行動——以及爲什麼伊隆•馬斯克在顛覆美國官僚體制方面是正確的。

西方哪一國的免稅儲蓄制度最慷慨?

一些金融服務公司敦促英國財相縮減ISA賬戶的稅收減免,稱其過於慷慨。它與其他國家的免稅儲蓄投資產品相比如何?

移民
銀行就聘用外國高階人才遊說英國財相

英國財政大臣與金融服務集團的會議預計將重點討論簽證、監管和稅收問題。

人工智慧將在北愛爾蘭和英國受到不同的監管

英國脫歐後「監管分歧」的最新例證可能引發科技行業摩擦。

歐洲海灣的奇異世界

歐洲與阿拉伯半島的交織日益緊密,且愈發不可思議。

里夫斯尋求恢復倫敦金融城與中國的聯繫

英國財政大臣訪問北京期間將推動倫敦和上海證券交易所建立更緊密的聯繫。

汽車貸款如何成爲英國最新的消費金融醜聞

汽車經銷商的隱性佣金抬高了購車者的成本。法律後果可能導致銀行損失數十億美元,並限制信貸的獲得。

英國財政大臣將率團訪華以加強金融服務業聯繫

里夫斯將於下月率領一個由知名銀行家組成的代表團訪問北京,尋求在一系列金融服務領域建立更緊密的聯繫,同時悄悄淡化對英中關係的安全擔憂。

英國財政大臣呼籲歐盟給予倫敦金融城更大准入許可權

里夫斯在訪問布魯塞爾時告訴歐元區各國財長,英國擁有深厚的全球資本市場,可爲歐洲大陸所需的成長提供資金。

斯塔默稱英國無需在川普和歐盟之間做出選擇

英國首相在演講中誓言加強與美國、歐盟和中國的關係。

英國財長和央行行長呼籲英國重建與歐盟的關係

面對川普加徵關稅的威脅,里夫斯和比利強調了英國脫歐造成的損害,並承諾制定金融服務成長和競爭力戰略。

商業地產的真相時刻

利率已經見頂,幾個行業的活動正在回升,但一些人擔心壞訊息仍將出現。

XTX市場
「極客之王」:格爾科如何打造英國的金融交易巨擘

XTX市場征服了外匯交易,並使其俄羅斯出生的創辦人獲得了數十億英鎊的財富。

併購
德國企業正在被出售

德國企業規模相對較小,成本相對較低。

土耳其
土耳其通過大規模國際債券發行籌集到35億美元

此次發售是土耳其首次在單隻債券交易中籌集到創紀錄規模的資金。

英國改革黨議員因捐贈薪水而面臨抨擊

新當選議員魯珀特•洛承諾每月向選區的公益事業捐贈5000英鎊,但引起了一些議員的批評。他們稱這是在向他們施加壓力。

艾爾段試圖拉攏投資者回到土耳其

曾經敵視國際金融家的艾爾段改變了策略,將在紐約舉行一系列會議,向美國商界領導人示好。

金融家斯圖爾特•羅登:「工黨擁有一代人的機會」

這位投資者和工黨捐助者談論了斯塔默領導下的英國面臨的挑戰,以及爲什麼對沖基金管理就像打網球。

Shein謀求倫敦上市,英國監管機構備受關注

金融行爲監管局必須在英國的治理聲譽與大手筆上市給倫敦金融城帶來的利好之間取得平衡。

研究發現高收入者更易受到人工智慧影響

最新研究顯示,軟體工程師和數據科學家等高收入者比低收入者更容易受到人工智慧的影響。

FT雜誌
古老的倫敦金融城是如何生存到現在的?

通過平衡傳統與現代化,它經受住了瘟疫、爆炸、墜機和接下來發生的一切。

英國工黨獲得120名企業高階主管支持

120名商界高階主管在聯名信中支持工黨,批評保守黨對經濟的處理方式。

蘇納克宣佈7月4日舉行英國大選

英國首相在民調大幅落後的情況下啓動選舉,這是一場豪賭。

金絲雀碼頭董事長喬治•伊克貝斯科:我們建造的不是大樓,我們建造的是一座城市

這位地產開發商講述如何在倫敦廢棄的碼頭區打造一個金融區,以及爲什麼在家工作被高估了。

金絲雀碼頭辦公樓折價60%出售

中國投資者祥祺集團2017年斥資2.7億英鎊買下的丘吉爾廣場5號去年進入破產管理,將以1.1億英鎊的價格出售。

維權股東瞄準三星,要求釋放價值

一批投資者呼籲三星的實際控股公司增加股息並實行股票回購。南韓政府正試圖複製日本當局協力改善公司治理的舉措。

一生投資的經驗教訓

投資和金融領域的永恆真理往往是反直覺的,並不總是與傳統的經濟智慧一致。

投資
如何讓投資變得更簡單、更容易?

精簡你的投資組合,會讓你更有機會變得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