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政治

錢的問題解決了,那麼錢能解決德國的問題嗎?

張冬方:這起歷史性債務計劃的順利通過表明,德國之前缺的不是借錢的可能,而是揹債的決心。

馬斯克
馬斯克到底想幹什麼?

張冬方:馬斯克享受到了美國選舉中的成功之後,開始將權力之手伸向了德國,他在影響力的可能性上反覆試探,直到推翻邊界。

川普
川普歸來,歐洲到底在緊張什麼?

張冬方:八年前川普第一次大選獲勝時,當時的馬克宏和默克爾還是強強組合;而今川普強勢迴歸,馬克宏和蕭茲均陷入弱勢和困境。

西班牙
在西班牙「邊緣」 加泰隆尼亞的街頭政治觀察(上)

2024年是巴塞隆納圍城戰310週年。310年前的9月11日,加泰隆尼亞在西班牙和法國軍隊的圍攻下投降,加泰隆尼亞正式失去主權,被西班牙統治。

西班牙
加泰隆尼亞獨立夢碎,西班牙面臨新挑戰

2017年,加泰隆尼亞議會宣佈獨立,導致西班牙憲政危機,其影響至今仍然波及該地區的政治生活。

歐洲「向右轉」坐實了,然後呢?

張冬方:「中間位置沒有選票保證」,保守分子和右翼分子、民族主和極端主義成了贏家。歐洲大陸由此更保守、更排外、更極端。

歐盟
每週時事分析:歐洲議會選舉結果意味著什麼?

曹辛:未來歐洲國家的內政和外交都可能發生革命性的變革。這種變化對中俄這樣的國家來說,中短期內如果運作得當,可能對其有利。

歐爾班
匈牙利的歐爾班也想讓歐洲偉大起來

張冬方:因爲歐爾班,歐盟面臨一種疑歐主義新形式,即一方面堅決不離開歐盟,享受資金輸送的好處,另一方面試圖重塑它。

歐盟
歐洲政治「向右轉」如何影響未來對華政策?

張冬方:歐洲議會選舉的變化不僅預示了歐盟層面的政治和政策變化,也會影響到成員國國內的政治和政策。

極右來襲,歐洲主流政黨面臨抉擇

張冬方:在歐洲向右,極右翼正顯得越來越主流的形勢之下,中間主流政黨的「我是誰」自省或許會慢慢消失,到最終都忘了自己曾經是誰。

匈牙利總統因刑事赦免風波辭職,爲歐爾班關鍵盟友

卡塔琳•諾瓦克曾任家庭事務部部長 。

美國和歐洲的民粹主義哪裏不一樣?

加內什:歐洲的民粹主義沒有太多的個人崇拜色彩,而在美國,若沒有川普的個人號召力,我們不會知道美國的民粹主義是怎麼回事。

沙烏地努力遊說加入英意日新一代戰鬥機項目

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三方戰鬥機計劃中,沙烏地的入夥要求造成了合作伙伴之間的緊張關係。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歐洲政壇可能將走向左、右共治

曹辛:法國總統大選折射出了當今歐洲政壇的一個普遍現象,即左、右兩派在政壇均不佔絕對優勢,同時右派正在朝著溫和的方向發展。

從圖表看法國大選第二輪投票前景

馬克宏將在4月24日第二輪投票中對陣極右翼挑戰者勒龐。第一輪投票結果和最新民調顯示,這場對決將比2017年更加勢均力敵。

「權力意志」必將在歐洲再次崛起

陳功:如火如荼的烏克蘭戰爭,可能掩蓋了另一件事——歐洲的政治版圖正在發生鉅變。法國正在舉行的大選可能改變世界。

馬克宏
馬克宏:「班上最聰明的男孩」將面臨重大考驗

庫柏:許多支持極端主義的法國選民是在擺出一種審美姿態,而不是在表達政治立場——激進的言論未必代表他們內心的想法。

如何減少一個社會的種族歧視?

庫柏:過去人們花費大量精力揪出和羞辱個人種族主義者,但佛洛伊德之死讓很多白人意識到制度性種族主義現實。

歐洲
歐洲必須學會運用自身實力

桑德布:歐盟擁有足以媲美美國、而且其他任何經濟體無法比擬的商業力量。然而,歐洲要麼不知道自己的力量,要麼害怕運用它。

歐洲
歷史性的大選——歐洲政治的大重組與再造

張倫:歐洲極右翼、民族主義勢力強化,但同時中間力量崛起,綠黨在德法的大勝反映出年輕人觀念的急劇變化。

歐盟
歐洲危機中隱藏著開闢新路的希望

阿什:雖然目前歐洲危機四起,但這些危機中多數也蘊藏著機遇。一個新歐洲的誕生也不是沒有可能。

默克爾退出能緩解德國人的焦慮嗎?

斯蒂芬斯:德國經濟空前繁榮,默克爾領導的聯合政府卻並不受愛戴,公衆情緒一觸即燃,政治四分五裂。

德法
默克爾引退對馬克宏是壞訊息嗎?

馬克宏的一些盟友認爲,這位法國總統有機會憑藉更加雄心勃勃的計劃,在整個歐盟內部締造一個「親歐洲聯盟」。

德國小城的自由主義與民族主義之戰

拉赫曼:德國小城開姆尼茨如今成爲抗議的爆發點。當前德國民族和民粹主義情緒抬頭,是國際政治風向整體轉變的一部分。

FT社評:班農推翻舊歐洲的陰謀

明年的歐洲議會選舉將是各方角逐之時,挫敗班農及「運動」組織黑暗企圖的最好辦法是,讓二者遭受徹底的選舉失敗。

西班牙
西班牙首相面臨不信任投票

如果拉霍伊辭職,西班牙將產生一個看守政府,可能要很久才能組建一個新政府。這將加劇歐洲的政治不穩定感。

匈牙利
匈牙利反索羅斯海報應引起警覺

斯蒂芬斯: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動用國家資金對索羅斯發起鋪天蓋地的廣告海報攻擊,令人擔憂反猶主義死灰復燃。

歐洲政壇爲何年輕領袖當道?

巴伯:馬克宏和歐洲年輕反建制派人物崛起,指向年輕政客進入政治高層的一個原因:歲數較大的那代人失敗了。

呼喚美國的馬克宏

斯勞特:爲何法國的中間立場獨立候選人能夠勝出,而美國似乎與兩黨體系永遠綁定,即便兩黨都拿不出英明政見?

推銷未來:反制懷舊民族主義的唯一辦法

庫柏:從川普到英國退歐,推銷往昔成爲當今最容易的拉票方式。法國總統候選人馬克宏將嘗試唯一可行的反制策略:推銷未來。

FT社評:荷蘭大選壓制極右翼崛起

維爾德斯選舉失利是一個令人振奮的跡象,但存在對一場選舉過度解讀的風險,即將到來的最大考驗仍將是未來數週的法國大選。

民粹主義者在荷蘭大選中敗北

首相呂特的獲勝受到歐洲各國溫和派和支持歐盟的政治人士的歡迎,並幫助緩和了歐洲將被民族主義者控制的擔憂。

德國
德國能否避免孤立命運?

拉赫曼:法國大選對危機四伏的德國事關重大。如果勒龐獲勝,德國孤立於歐洲大陸中央的噩夢就將成爲現實。

默克爾是西方衣鉢的繼承人

斯蒂芬斯:如今,隨著一場川普風暴席捲大西洋對岸,沒有默克爾作爲領導人的德國和歐洲似乎是不可想像的。

2016:投資者不得不防的「尾部風險」

所謂「尾部風險」,是指那些容易被忽視、但後果很嚴重的衝擊。FT編輯嘗試推演一系列機遇與風險並存的情境,或許最終發生幾率很小,但對於專業投資者而言,這都是必不可少的參考。

歐洲被忽視的政治風險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佛蘭德斯:政治家經常罔顧經濟規律行事,但經濟學家與投資者也經常忽視政治規律。政治變局未來幾年將給歐洲經濟帶來長遠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