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

FT社評:歐盟在電動車領域將奮起直追

中國在電動汽車電池領域的主導地位,將威脅歐洲車企的傳統優勢。歐盟「電池計劃」雖然姍姍來遲,但仍大有可爲。

正如奧迪(Audi)毫不難爲情地在電視廣告中宣稱的那樣,這家德國汽車製造商和其他德國車企一樣,雖然沒有發明電動車,但最終還是加入了這股潮流。儘管歐洲汽車行業在擺脫對內燃機的依賴方面動作遲緩,但歐盟的「電池計劃」仍值得稱讚——歐盟在本週公佈了該計劃的細節。該計劃旨在解決歐洲汽車製造商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他們正在開發的電動車需要用到的電池大多是在中國製造的。然而風險在於,歐洲在加入這場盛宴時姍姍來遲。

擁有1300萬僱員的歐洲汽車行業是其經濟支柱。歐洲在該行業的主要優勢源於其在發動機和動力總成方面的專長。電動車的興起對這種競爭優勢構成了威脅,尤其是如果電池生產中心和創新的中心都遠在千里之外的話。

彭博(Bloomberg)的數據顯示,全球現有和計劃建設的電池產能約有80%分佈在亞洲。儘管日本和南韓是早期的領先者,但中國目前在總產能中的佔比爲69%,美國佔比爲15%,歐盟佔比不足4%。中國在電池領域近乎壟斷的地位,可能會削弱歐洲車企與中國汽車製造商的競爭能力。理論上,北京方面可以限制未來的電池供應。亞洲製造商已通過協議大量鎖定了鋰和鈷等原材料的供應。

您已閱讀35%(477字),剩餘65%(87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