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賬戶

人民幣
中國資本賬戶開放,下一步如何走

楊小海:中國資本賬戶開放,一直有顧慮;只要守住不發生金融風險的底線,通過外力倒逼資本賬戶在某些方面取得突破,反而是不錯的改革視窗。

深港通開通的深遠意義

錢軍:國際化和市場化是A股走向規範化的必由之路;深港通既能確保資本賬戶開放的方向不變,也能控制住風險。

人民幣
匯改一週年的得與失

沈建光:人民幣匯改當初時點並不完美,但最大收穫莫過於克服了貶值恐懼,市場對波動適應性增加,爲未來走向浮動提供了空間。

人民幣
811匯改一週年:利大於弊,摸索前行

許思濤:外界認爲,「8•11」只是一次貶值現象。但在中國政策制定者看來,此舉意在開啓人民幣匯改的序幕。

人民幣
811匯改一週年:有多少教訓可以重來

徐瑾:人民幣匯改成績如何,下一步如何走?811匯改引發的全球市場波動值得玩味,這一效應甚至超出中國監管者預期。

中國爲何不應實行資本管制?

康乃爾大學教授普拉薩德:日本呼籲中國實行資本管制,以遏制資本外流,這再一次表明我們生活在一個多麼奇怪的時代。但是,資本管制可以給中國一些喘息空間的觀點是錯誤的。管制只能讓事情變得更糟,而不是更好。

股市
中國股災的警示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劉利剛:此次股災顯示,金融市場化風險很難用行政手段控制。如果股災發生在資本賬戶完全開放的情形下,對中國金融市場衝擊會更加猛烈。

人民幣
人民幣離儲備貨幣有多遠?

滙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中國在經貿規模、金融市場發展、政策支持和宏觀經濟穩定性方面的條件均已齊備,但人民幣能否真正成爲國際儲備貨幣,仍取決於自由兌換的推進程度。

人民幣
中國開放資本項目正當其時

中國國泰君安證券林採宜:中國當下是否適合開放資本項目面臨爭議,其對中國經濟是利大於弊還是隱含巨大風險?蒙代爾三角不可能定律在經濟實踐中成立麼?

中國開放資本賬戶應緩行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以中國儲蓄規模之高,開放資本賬戶將重塑全球金融格局,但如果做得不好,也會撼動原本脆弱的全球金融體系根基。對中國和世界而言,開放過程都不容有失,因此中國必須先改革,後開放。

中國取消資本管制將雙贏

朗柏德街研究公司董事長杜馬斯:如果中國取消對資本流動的控制,一方面可以改善經濟供應面的運轉,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實現人民幣可兌換和國際化的目標。中國這一改革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甚至會超過美聯準「縮減」量化寬鬆的影響。

資本項目開放迷思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張斌:從效率和公平角度看,資本項目開放都應作爲改革方向;但回顧過去「匯改」、「錢慌」等一幕幕,真正的資本項目開放是奢望。

金融改革應先於資本賬戶開放

瑞銀中國經濟學家汪濤、張寧:從當前環境及歷史經驗看,資本賬戶開放應在中國國內金融改革取得更重大進展、金融體系更加健全之後推行。

經濟人
資本賬戶開放:好主意,壞時機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瑾:當人們談論資本賬戶開放時,他們到底是在談論什麼呢?是要不要開放?還是開放的時機?當下或非資本賬戶開放的「關鍵戰略期」,中國金融改革應該直面存量改革。

資本賬戶開放會怎樣?

中國光大證券分析師鍾正生:放開資本賬戶管制,日本、俄羅斯、巴西和印度道路啓示何在?中國推進資本賬戶自由化仍需在加速國內改革與規避國際動盪間權衡。

人民幣
中國應慎對資本賬戶開放

中國社科院餘永定、張明、張斌:中國有必要進一步完善資本項目管理,但大幅放鬆對短期資本流動的管制需要格外審慎,須一系列相關改革措施配套才能逐步推進。

人民幣匯率政策如何選擇?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劉利剛:周小川再度強調資本賬戶開放的長期性和漸進性。資本賬戶及人民幣國際化不會一蹴而就,匯率戰爭硝煙卻開始瀰漫,中國匯率政策選擇更顯艱難。

佩蒂斯:中國尚不具開放資本帳戶條件

北京大學金融學副教授邁克爾•佩蒂斯接受FT中文網採訪時稱,在中國利率和匯率機制尚未市場化之前,中國不應開放資本帳戶,他認爲這一改革進程需要10至20年。

人民幣
Lex專欄:中國開放資本賬戶指日可待?

中國央行高層人士最近表示,中國政府應爭取到2015年「基本實現人民幣全面可兌換的目標。」請注意「全面可兌換」和「自由可兌換」之間隱含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