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證綜合指數已從6月12日5411點的頂峯下挫約30%。本輪股市大幅下跌主要是由於股票市場快速去槓桿化造成的。早在今年四月份的時候,筆者曾在FT中文網專欄提醒市場和投資人,由大量槓桿借貸而推動的股市大漲並沒有經濟基本面的支持,市場情緒的變化將導致股價大幅下跌,觸發「黑天鵝」事件。過去幾週中股市大幅調整,不幸被筆者言中。這次股災應該被看爲中國股市的「及時警告」,股價回調至反映其潛在價值的水準是件好事,它也將使投資者和監管機構更深刻地瞭解了風險和理性投資,而政府的「救市」只會傷害股市未來的發展。
自上週以來,包括中國央行和證監會在內的監管市場,連同券商等機構投資者,實施了一系列的「救市」措施,認爲如果不救市將導致金融市場不穩定,也會影響消費者的情緒和拖累中國經濟成長。筆者認爲,上述這些論點均存在誤區。
首先,早前的場外高槓杆融資融券和違規市場交易,其實是真正影響金融體系穩定的行爲,政府及時監管是正確的行爲。在早前股市大漲之中,融資融券賬戶的迅速成長主要是散戶投資者。對於銀行而言,目前也並沒有任何數據表明,銀行廣泛接納企業以股本作爲抵押資產進行貸款,這也意味著股市下跌並不會導致大量的不良貸款,中國銀行業的資產負債表依然健康。儘管散戶和機構投資者在股市大跌中都出現較大虧損,但中國的金融體系整體仍然是穩定的,並不太可能引發系統性危機。
您已閱讀40%(571字),剩餘60%(85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