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

Lex專欄:中國開放資本賬戶指日可待?

中國央行高層人士最近表示,中國政府應爭取到2015年「基本實現人民幣全面可兌換的目標。」請注意「全面可兌換」和「自由可兌換」之間隱含的區別。

無論是親華還是仇華陣營,各方都相信中國正致力於開放其資本賬戶。根據這種信念,用不了多久,私人投資者就將能夠以市場決定的匯率,在中國金融資產和外國金融資產之間進行轉換。官方的言論也傾向於助長這種觀點:上月,中國央行(PBOC)一位高層政策制定者表示,中國政府應爭取到2015年「基本實現人民幣全面可兌換的目標。」

請注意這裏的修飾動詞,以及「全面可兌換」和「自由可兌換」之間隱含的區別。過去十年間,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SAFE)放鬆了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界定的43種資本賬戶交易中許多交易的管控。外管局稱,2010年跨境人民幣交易總額爲590億美元,是2009年的13倍以上。然而,即便中國最終從字面上符合了IMF的處方,這些處方的「精神」是否得到遵從,則可能是另一回事。

正如香港金管局(HKMA)前任總裁任志剛(Joseph Yam)所言,讓中國像香港及多數發達經濟體那樣,在不附帶任何條件的情況下,賦予任何實體在貨幣之間轉換的完全授權,簡直是難以想像的。人們對於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GITIC)事件記憶猶新,這家中國第二大非銀行金融機構於1999年破產,當時的外幣債務是其註冊資本的兩倍。

您已閱讀75%(499字),剩餘25%(17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