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2011年兩會

從點心到大餐: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未來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項目研究員於乎:中國「十二五」規劃支持香港成爲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這既取決於香港本地投資市場的豐富度,更取決於內地監管條款的放開。

作爲人民幣國際化的一部分,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CNH)端上餐桌多時,比起內地龐大的人民幣規模,無法望其項背,即使其離岸人民幣債券,仍舊被視爲「點心債券」;如今,隨著人民幣拓展步伐加快,香港離岸中心規模有望得到飛躍進步,有望成爲下一道「大餐」,在新的一年,可能將招徠更多食客。

兩會期間公佈的「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指出「支持香港發展成爲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增強金融中心的全球影響力」。與此同時,也有政協委員提出相關加強建設香港離岸中心提案,而香港港交所亦明確表示2011年肯定會有人民幣計價股票或相關產品在香港上市,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有望通過REITS的方式拔得人民幣IPO頭籌,引人關注。

燎原態勢之下,關於香港離岸中心爆發性成長前景得到業界一致認可。滙豐銀行最新報告認爲CNH存款年底將增至約1兆人民幣,而到2012年底則可增至2.3兆人民幣,2011年人民幣債券市場將超過1,000億人民幣;德意志銀行則預計,香港2011年將會有1,500億元人民幣債券發行,香港人民幣存款在2012年底將達到2兆元。

您已閱讀29%(487字),剩餘71%(120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