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汙染

汙染
「舒適」的柴火爐在英國造成季節性空氣汙染風險

首席醫療官警告稱,日益增強的供暖趨勢會對健康產生嚴重影響。

「全球南方」可以通過新的方法、投資以及團結一致應對空氣汙染和氣候變化

達爾曼託:政策制定者必須捨棄「先發展後治理」的模式,各部門通力合作進行綜合治理,並吸引可再生能源投資。

野火煙霧使紐約空氣質量降至全球最差

加拿大森林燃燒產生的煙霧穿過北美城市,迫使居民在室內活動。

發展中國家城市空氣汙染水準居高不下

研究表明,較富裕城市的空氣質量得到了改善,但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仍在掙扎。

中國製造如何應對歐盟的「綠色衝擊波」?

宋欣:「綠色衝擊波」已然來襲,全球性氣候變化重塑世界商業格局在所難免,而這個「衝擊波」具體而言指的是歐盟即將出臺的「碳邊境政策」。

拜登放寬乙醇汽油限制以抑制油價

美國將豁免夏季禁售高比例乙醇汽油的限制,稱這可以爲駕車者節省每加侖10美分。

從夏奧到冬奧:新研究揭示中國空氣治理成就

高白羽:芝加哥大學最新研究顯示,中國過去七年貢獻了全球超七成大氣汙染物削減,並有望延長本國居民平均壽命。

碳排放
中國整治空氣汙染卓有成效但仍未達WHO標準

中國雖然仍是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但各城市的空氣質量已大有改善。專家稱中國國家空氣質量監測系統功不可沒。

天然氣超級大國俄羅斯有數百萬人用不上氣

當莫斯科專注於利潤豐厚的天然氣出口時,西伯利亞赤塔等城市的居民卻在燒煤、木頭、橡膠、垃圾等一切能找到的東西取暖。

印度
有毒煙霧籠罩新德里 印度關閉6家燃煤電廠

在汙染嚴重的城市和周邊地區,學校停課,施工也被禁止。

汙染
全球沒有一個大城市符合世衛組織PM2.5新規

世衛組織發佈了嚴格的空氣汙染指導方針,以回應有關空氣汙染損害健康的最新資訊,但專家表示,世界100個最大城市中沒有一個符合最新規定。

新上線的AQLI指數是否已不合時宜?

空氣質量壽命指數將PM2.5汙染與預期壽命之間進行了量化關聯,但專家擔憂,若將此指數作爲政策依據,弱勢羣體將承擔更多不公。

治理空氣汙染成爲亞洲ESG行動重心

隨著環境、社會與治理風潮席捲而來,新興市場企業意識到,它們正面臨來自外界的壓力和投資者的擔憂。

中國汙染問題催生全球淨化器市場

北京的空氣質量使世人關注起空氣汙染物對健康的危害,不只是在中國,空氣淨化裝置在很多國家的消費者中都有了市場。

中國出臺新版「大氣十條」

環境網站「中外對話」研究員馮灝:在「大氣十條」這劑猛藥後,中國新的大氣治理三年計劃顯得細緻而穩妥。

從太空看中國空氣汙染

衛星影像顯示,從2013年夏季到2016年夏季,華北平原汙染有所緩解,但從2016-17年那個冬季開始,汙染水準出現回升。

霧霾
北京的霧霾因何捲土重來?

去年北京空氣PM2.5濃度下降了逾五分之一,冬季供暖季霧霾天大大減少,但其空氣汙染水準總是緊隨經濟規劃而變動。

北京空氣汙染治理顯現成效

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末在北京周邊地區所採取的治理汙染措施,已給中國首都帶來清新的空氣。

空氣汙染讓人鬱悶還讓人笨?

張曉波:我們的研究顯示,除了對身體有害,空氣汙染還可能給心理健康和認知能力帶來嚴重負面影響,甚至拉低語文和數學測試分數。

杜克大學研究:霧霾顯著降低光伏發電效率

馮灝:霧霾可令中國光伏電站發電效率降低至少六分之一,煤炭和新能源的矛盾也許比我們想像的更直接。

大型郵輪:汽笛聲背後的空氣汙染巨獸

環境網站「中外對話」:一艘大型郵輪造成的空氣汙染相當於一百萬輛汽車,爲何郵輪公司遲遲不願採取行動?

環境
中國整治大氣汙染將對鋁業產生衝擊

克拉克:中國的環保措施可能會給某些鋁生產商帶來負面影響,但可爲那些汙染較少的鋁生產商帶來競爭優勢。

社會

【有色眼鏡】韓碧如:新聞沒有「正負」之分

FT駐京記者韓碧如做客《有色眼鏡》,暢談她的中國情結、她對中國空氣汙染的獨特思考,以及她眼中的西方媒體和「負面新聞」。

南韓
南韓加入全球汙染最嚴重國家行列

首爾在每日排名中已名列全球三大汙染最嚴重城市,且有越來越多的擔心認爲有毒空氣的根源是在南韓國內,而不像南韓政府所稱的在中國。

速讀
空氣「最致命」的國家

中國PM2.5汙染導致的過早死亡人數多年來一直高於其他任何國家。美國健康影響研究所的研究發現,印度在這方面即將超越中國。

環境
印度空氣汙染相關死亡人數即將超過中國

中國PM2.5汙染導致的過早死亡人數多年來一直高於其他任何國家。美國健康影響研究所的研究發現,印度在這方面即將超越中國。

回首2016:霧霾裏的中國

王軍:2016年中國社會緊張、不安和焦慮情緒集聚、蔓延、加劇,公民基本權利仍無法保障,社會正義伸張艱難。

數據:北京霧霾「超標」持續時間增加

12月16日晚間八點,北京市啓動今年首次極端霧霾的"紅色預警」。與去年兩次紅色預警相比,今年有什麼不同?

社會

霾是「自然災害」?——推卸政府責任的法案

龔刃韌:北京等地法規將霾列爲氣象災害,這可能導致作爲監管者的政府以不可抗力爲免責事由,減免或推卸責任。

霧霾
印度首都霧霾引發中產出走

越來越多的中產專業人士和外派員工離開被霧霾籠罩的印度首都,可能影響這個全球第三大城市高速成長的經濟。

WHO:全球逾90%人住在空氣質量不達標地區

世衛組織稱,2012年全球650萬例死亡與空氣汙染有關,並稱空氣汙染繼續以驚人速度上升,影響經濟和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