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責任

當弗里德曼遇到新冠疫情

希爾:在這位經濟學家譴責高階主管們爲了「籠統的社會利益而花股東的錢」半個世紀後,新冠疫情爲他對社會責任的狹窄定義提供了新思路。

創投資本不應忘本

桑希爾:風險資本家傳統上發揮一項重要功能:將看似古怪的創意變成日常現實。但如今的創投寧願支持遛狗app,也不願押注關鍵技術。

負責任投資:亞洲追趕歐美

將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因素納入考慮,已經成爲許多資產管理公司的關注重點。歐洲在這方面領先,但亞洲正在努力追趕。

FT社評:負責任的資本主義需要新的準則

新一代企業家更重視目的和ESG,他們應該可以選擇更適合這種廣泛目標的公司模式,而ESG標準制定者應着眼於切實可行的目標。

迴歸責任倫理——21世紀資本主義可能的出路

笑蜀:百年前,福特的「福利資本主義」實踐以失敗告終。百年後,幾位當代企業家接續他的精神,發展出一場向着責任倫理迴歸的「商業向善」運動。

聚焦社會責任:2018年中國遊戲產業盤點

翁一:中國遊戲業已然告別狂飆突進的激進年代,在新的一年裏,進一步落實遊戲業的社會責任應是題中應有之義。

媒體札記:七條底線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中共高級宣傳官員又出面召開「網路名人社會責任論壇」,見諸媒體報導中論壇上達成一定共識,微網誌上各派則繼續打開麥克風相互攻擊。

培養社會企業家

社會企業正變得流行,一些商學院爲此推出了專門的課程和獎學金計劃。但這類公益企業的性質正日趨從非盈利轉向盈利,這難免影響商學院在排行榜上的名次。

印度商學院關注社會

以前,印度的管理學院都還只有一個目標:培養能夠勝任銀行和大公司管理崗位的人才。這種思維開始有所改變,印度的商學院正在努力培養更爲全面的商界領導者。

渣打
商業銀行與社會責任

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朱寧:近期渣打等事件,將歐美銀行又一次推到了前臺。在提升股東回報率和投入資本回報率之外,中外商業銀行應該承擔什麼社會責任呢?

企業社會責任與行銷

FT專欄作家邁克爾•斯卡平克:今天的消費者願意購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生產的產品,儘管他們在日常購物中確實很難做到這一點。

企業應承擔多少社會責任?

FT專欄作家邰蒂:我認爲,企業應意識到自己對社會的整體影響,但確定規則和實現整體社會目標的責任主要在政府,而非企業。

跨國公司必須懂外交

FT專欄作家斯卡平克:商界發生的變化是,公司更加趨於國際化,因此與某一特定國家的政府的聯繫有所減弱。公司需要爲未來做好準備,分析全球運營活動中的風險,並且制定出應急方案。

蘋果
蘋果的中國式尷尬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信海光:137名正己烷中毒工人所引發的毒蘋果爭議,是蘋果公司沒有想到的。宣揚企業供應鏈社會責任的蘋果正遭遇一場中國市場的水土不服。

回饋社會之說耐人尋味

FT專欄作家斯卡平克:「回饋社會」是商界人士講述自己的慈善行爲時經常說的話。這種說法耐人尋味,因爲它暗示這些人從社會上拿走了一些東西。

企業
企業需要「道德執照」

FT專欄作家邁克爾•斯卡平克:危機來臨,企業社會責任似乎必然會被忽視。但沃爾瑪、吉百利和瑪氏的一系列做法說明,企業在危機中也能履行社會責任,關鍵是找到支付額外成本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