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

貿易戰投下陰影,爲在華跨國公司發聲面臨挑戰

韓樂:在華外國商會一直走在全球化的前沿,通過對話和磋商倡導改革,促進貿易,但如今它們面臨截然不同的環境,包括貿易戰帶來的壓力。

全球高階主管齊聚華盛頓,阻止川普徵收外國投資稅

全球公司遊說美國國會不要考慮對被認爲不公平對待美國的國家額外徵稅。

花旗
花旗在中國裁減3500名技術人員

此次裁員影響一個設在上海和大連的部門,這是花旗削減成本及精簡全球業務的計劃的一部分。

比起貿易戰,在華歐企更擔心中國經濟放緩

中國歐盟商會的調查表明,創紀錄數量的企業表示在中國營商難度加大,對未來盈利能力持悲觀態度。

吸取前車之鑑,中國企業再掀「出海潮」

與10多年前那波由債務驅動的海外收購狂潮不同,新一代中國企業有更成熟的對外投資策略,關注投資回報和品牌建設。

貿易
貿易戰成爲歐洲和英國公司財報會議主題

歐洲和英國高階主管就企業面臨的挑戰和長期不確定性所帶來的不穩定影響發出警告。

公司稅
美國不顧川普批評繼續參與OECD全球稅收協議

針對科技巨擘和跨國公司的企業稅改革里程碑式協議目前推進困難。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傳​遞四​大積​極信號​

沈建光:特朗​普​明​顯衝擊​國​際​政​治和經濟秩​序​,大​量跨​國企​業無​所​適從​,中國​作爲「穩​定​器」的則​重新​被​認知​。

貿易
習近平向全球商界領袖表態:捍衛貿易

川普全面徵收對等關稅前夕,習近平會晤40多位全球商界領袖,不點名批評美國「迫使企業選邊站隊,作出違背經濟規律的選擇」。

兩年前被帶走的美國美思明智員工獲釋

兩年前,曾經有一波針對服務外國跨國公司的美國諮詢公司和盡職調查機構在華業務的整頓。

知情人士:習近平擬28日會見國際商界領袖

預計將有大約20位或更多商界領袖接到邀請。在試圖抵禦川普日益敵對的貿易政策和關稅之際,中國渴望獲得國際商界領袖的支持。

川普停止《反海外腐敗法》未必是美企福音

貝蒂:美國的《反海外腐敗法》可能有助於、而不是阻礙了公平競爭。

超越礦業競爭:中美相互制裁跨國公司

王英良:下一步,能夠深度影響中美關係的變數將集中指向跨國公司。中美如果開啓螺旋式制裁,那指向和打擊的必然是兩國跨國公司。

供應鏈
FT社評:如何應對川普時代的不確定性

跨國公司需要重拾疫情應對手冊,學會在高度不確定的世界中生存。

調研:川普重返白宮或加劇在華美企遷出中國

中國美國商會會長何邁可表示,儘管大多數在華美國企業沒有搬遷,但搬遷的趨勢是明確的。

公司稅
「川普2.0」可能引發全球稅收戰

全球公司稅協議中的「低稅支付規則」意味著,其他國家將能夠對美國公司徵收補足稅。美國共和黨立法者普遍對此不滿。

在華西方企業對川普2.0抱有希望

一些商界人士認爲,在第一個任期內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的川普處於一種有利的境地,可以跟中國談成一項貿易協議。

川普勝選令全球公司稅協議「岌岌可危」

專家認爲,由於擔心遭到川普政府的報復,各國現在不太可能實施相關規則。

外資企業在中國競爭力有走弱趨勢

王英良:在民用領域,中國企業規模性的崛起直接壓縮了大量外資企業在華的優勢,而這是中國改革開放後中外產業競爭首次規模化出現的新現象。

劉志強:跨國公司如何平衡全球戰略與在地化?

跨國行銷專家劉志強表示,中國出海企業首先要做到「強」,擁有足夠核心競爭力,而不是簡單地依靠「低價」或「性價比」優勢去迎合市場需求。

宜家
宜家稱對中國市場信心回升

英格卡購物中心投資10億美元建設的上海薈聚綜合體開業,宜家表示,其在華各購物中心的客流量正在上升。

稅收
改革企業稅政策比關稅對美國更有益

克勞辛:美國稅法對企業海外利潤給予了極大的稅收優惠。改革這種稅制比關稅更能解決離岸外包擔憂。

愛爾蘭
130億歐元的「蘋果橫財」讓現金充裕的愛爾蘭陷入支出困境

都柏林方面花費1000萬歐元律師費爲稅收協議辯護,而歐洲法院稱該協議違反了歐盟規則。

德國對華直接投資大幅上升

儘管德國政府呼籲企業進入地緣政治風險較小的其他市場,大型汽車製造商等德企仍堅持在華投資。

新加坡GIC有意入手西方企業在華業務

一些跨國公司迫於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而準備撤出中國內地,讓這家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看到了「機會」。

Shein
希音試圖抹掉關於它是「美國公司」的董事長言論

希音執行董事長唐偉在美國智庫會議上發表的這一言論,據信惹惱了正在審批這家快時尚零售商赴英上市申請的中國官員。

部分西方企業放棄退出俄羅斯的計劃

雅芳產品公司、液化空氣集團和利潔時等公司仍留在俄羅斯,原因是官僚機構對企業撤離設置了更多障礙。

制裁
歐盟企業努力應對即將到期的對俄製裁豁免

自6月起,總部設在歐洲的跨國公司將不能再向俄羅斯子公司提供會計、法律諮詢等專業服務。

製造業
跨國製造企業需要面對來自中國的新一波競爭

疫情後首次來到中國參觀的外國製造企業,對中國競爭對手在兩三年內取得的進步感到震驚。

法國巴黎銀行獲准在中國設立獨資券商

中國證監會覈准設立法巴證券,註冊地爲上海,註冊資本爲11億元人民幣。法國巴黎銀行正努力擴大在中國金融市場的業務。

習近平會見美國商界領袖

美國商界領袖們試圖修復中美關係。外界擔心,中國的製造業投資會導致國際市場上出現供應過剩和潛在的傾銷。

香港企業界對營商環境產生迷茫

許多跨國公司現在不確定,在香港新出臺的一些法律法規之下,他們如何正常開展業務?

花旗
花旗在中國拓展業務的時機

自從花旗在2021年12月首次申請中國投行業務牌照以來,形勢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

公司稅
經合組織:全球最低稅率將增加避稅天堂的稅收

愛爾蘭和荷蘭等地的跨國公司的企業稅將增加三分之一。

公司稅
FT社評:全球公司稅改革邁出重要一步

從1月1日起,許多重要發達國家開始實施全球最低公司稅率新規,但在旨在實現更公平營收共享的公約方面,進展仍然緩慢。

公司稅
全球跨國公司最低稅率生效

經過經合組織多年的談判,「足夠數量」的國家將從1月起實施至少15%的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