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投資

吸取前車之鑑,中國企業再掀「出海潮」

與10多年前那波由債務驅動的海外收購狂潮不同,新一代中國企業有更成熟的對外投資策略,關注投資回報和品牌建設。

十多年前,中國企業曾嘗試征服全球市場,但結果並不順利。

那是在2010年代初,一批中國億萬富豪掀起了一輪規模空前的由債務驅動的收購狂潮,在歐洲、英國和美國收購大量知名資產:從英國足球俱樂部和好萊塢(Hollywood)電影公司到法國度假村,甚至還有紐約著名的華爾道夫酒店(Waldorf Astoria)。在對外投資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成長之後,到2016年,中國在全球做出的投資規模已經僅次於美國。

但這個黃金時代並未持續太久。美國對中國的擔憂日益加劇,加上北京方面對中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資金外流感到擔憂,導致投資情緒發生了明顯變化。

您已閱讀13%(266字),剩餘87%(181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