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稅收

改革企業稅政策比關稅對美國更有益

克勞辛:美國稅法對企業海外利潤給予了極大的稅收優惠。改革這種稅制比關稅更能解決離岸外包擔憂。

本文作者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法學院(UCLA School of Law)稅法與政策艾瑞克•M•佐爾特(Eric M Zolt)講席教授,曾於2021年至2022年擔任美國財政部負責稅收分析的副助理部長

在大選年格外重視中西部搖擺州的傳統產業已成常規,即便在此之外,民主黨和共和黨也都對民族主義經濟政策越來越感興趣,認爲貿易政策應優先考慮國內工業生產和製造業就業。

這種政策本能往往根植於錯誤判斷。廣受指責的十年「中國衝擊」造成的就業損失遠低於美國平常的水準,而製造業在就業中所佔的比例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近半個世紀前就開始下降。儘管經濟上的不滿是真實存在的,但其根源是複雜的,包括技術變革、工會化程度下降、市場力量增強以及規範和政策的變化。貿易擾亂是一大因素,但遠不能明確地說它就是主導力量。

您已閱讀22%(351字),剩餘78%(123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