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

英國央行:現金仍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英國流通中紙幣的價值和數量自2020年以來都大幅增加。英國央行準備發行印有國王查爾斯三世頭像的新鈔票。

日本硬幣使用率急劇下降

這一轉折表明,日本對儲蓄罐的長期鍾愛即將結束。

銀行
現金再次變得搶手

馬斯特斯:央行上調利率和退出債券購買計劃,令人憶起沒有免費資金的日子,銀行發現,持有現金再次變得有利可圖。

央行
數位幣試點:對央行意味著什麼?

胡月曉:隨著各國央行試水,數位幣已越過了「要不要」探討階段,進入「怎麼弄」階段。這使得央行職責更重,對現有貨幣運作體系產生什麼影響?

「現金派發」需突破傳統思維框架

周浩:「派現」不存在太多的技術難題,真正的障礙是思維慣性,涉及政策決策者如何理解「派現」對於經濟的影響。

日本
疫情能否突顯日本企業現金儲備價值?

世界上少有企業能像日企那樣專注於未雨綢繆,或者因爲這麼做而受到外國股東持續不斷的批評。

現金
Lex專欄:中國的「洗錢」是正確的

中國要求銀行對現鈔消毒後才能再次將之投入流通,當局的這種謹慎態度是正確的。新冠疫情將進一步推動中國擁抱數字支付。

數位幣
歐洲央行探索數位幣

歐洲央行正在考慮是否開發一種數位幣作爲現金的替代品。在全球支付市場上,歐洲正逐漸落後於美國和亞洲。

富人
調查:富裕人士增持現金

瑞銀調查顯示,全球富裕人士以現金形式持有27%的可投資資產,表明他們對全球政治和經濟不確定性普遍感到擔憂。

財富管理公司因富人囤積現金受挫

出於對貿易戰和不穩定的經濟前景的擔憂,許多富人選擇以現金形式囤積財富,這讓財富管理公司感到沮喪。

日本的無現金之路爲何如此痛苦?

儘管很多無現金技術是日本首創的,但由於日本人對現金的高度迷戀以及管理無能,導致其一直在無現金化方面落後。

特斯拉
特斯拉再次「死裏逃生」

近月來特斯拉因Model 3車型延遲交付而現金告急,如今困難已經緩解,投資者也重新對這家常常譭譽參半的企業產生信心。

美國特有的「小費」文化

劉裘蒂:美國小費文化表面隨興,卻隱含強制性。它鼓勵越來越誇張的期望值,消費者不屈服便會無辜受懲罰。

貨幣
取消現金的好處

FT專欄作家邰蒂:貨幣性質正在變化,雖然廢除現金的前景還很遙遠,但這一革命有助於抑制偷稅和恐怖主義融資,也會給我們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數位幣
廢止現金:英國央行的奇葩提議

英國央行首席經濟學家哈德恩認爲,禁止現金,改用數位幣將是「偉大的技術大躍進」。此言令人聯想到毛澤東時代的中國,而且限制自由,把某種奇葩理論置於公衆接受度之上。

銀行卡
中國快速邁向「非現金支付」

一項全球調查顯示,中國從現金支付向無現金支付的轉變速度遠快於其他國家。每個內地人平均擁有三張銀行卡,一線城市71%的消費者偏愛使用銀行卡而非現金。

現金
創新企業是現代「守財奴」

FT專欄作家普倫德:蘋果、谷歌,還有Facebook,爲什麼都像吝嗇鬼一樣囤積現金呢?也許,原因在於這些成功的創新公司是靠人力資本推動的。

印鈔
印鈔廠「錢途」未必佳

Lex專欄:世界最大的商業印鈔廠、擁有200年曆史的德納羅通過削減成本,才能維持與上年持平的營業利潤。這家英國公司面臨的問題是,德國和法國的同行擴大了生產,導致行業產能過剩。

散財的提款機

FT專欄作家蒂姆•哈福德:最近,澳洲聯邦銀行的一些顧客交了好運,一些搗蛋的提款機由於軟體出了問題,開始向顧客慷慨散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