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

CPI
如何促進物價回升

聃丘泰:一季度CPI爲負,如何推動物價回升?在貿易戰背景下,中國提高豬肉標準,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世界玉米和大豆產量供給過剩情況。

兩會
如何看待CPI漲幅預期下調?

聃丘泰:宏觀經濟可以從不同角度認識,但是政策決策核心是抓住主要矛盾與長期趨勢。物價預期目標下調,釋放哪些信號呢?

GDP和通膨調查回覆下降,英國統計局採取措施確保數據質量

統計局表示已派出更多調查員實地調查,以增加對生活成本和食品價格調查的回應,從而避免出現類似勞動力調查(LFS)崩潰所導致的數據問題。

2023年12月中國CPI同比下降0.3%

中國CPI連續第三個月處於通縮區間,這加大了政策制定者面臨的壓力。

通膨
英格蘭最近有點貴

張璐詩:從經商成本到生活賬單,嚴峻的通膨形勢讓人人都捏了把汗。不少人一邊抱怨通膨,一邊又不甘心放棄對樂享生活的追求。

分析:中國第二季度經濟成長數據的五個看點

在中美貿易戰暫時休戰、雙方重新踏上艱難談判路的背景下,將於下週一公佈的中國最新經濟成長數據有哪些看點?

新加坡
新加坡第5次蟬聯全球物價最高城市

17個亞太城市進入前50強,香港排第四,首爾排第六,雪梨排第十。上海排第21,深圳排第23。

旅遊
春節酒店價格暴漲合理嗎?

周健:春節酒店價格暴漲並沒有帶來服務水準的提高,反而增加了很多低收入人羣「小長假」外出旅遊的經濟負擔。

中國PPI結束54個月連續下降態勢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9月份PPI同比上漲0.1%,自2012年3月以來首次由負轉正。9月CPI同比上漲1.9%,高於成長預期。

通縮「美化」中國GDP數字

按名義GDP成長率衡量,中國經濟同比增速已從2011年的近20%放緩至今年首季的5.8%;但經通膨調整後,實際GDP增速卻僅從9.5%降至7%,顯示中國只是在經歷平滑有序的軟著陸。

警惕中國通縮風險波及世界

隨著中國內外需求趨於停滯,許多行業已陷入長期產能過剩,製造商也被迫不斷壓低商品價格。但通縮威脅並非只會侷限於中國國內,如果北京最終決定以貨幣貶值推高通膨,對全球其它一些市場而言,將產生災難性影響。

中國大陸與臺灣物價變動異同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榮譽教授鄒至莊:中國大陸的貨幣供應在1985年到1988年之間,每年增加大約35%左右;當時的中國總理非常關心,請我研究1985年中國會不會發生嚴重通貨膨漲。

計程車
從計程車價格看政府定價

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長茅於軾:近一個多月來,北京的計程車越來越難打。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變化?我認爲,最主要的原因是計程車定價太低,造成供不應求。

宏觀調控絕不是微觀控制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聶日明:不釐清宏觀經濟政策與微觀經濟政策的關係,就永遠會出現「調控向左,市場向右」的亂局,就永遠會存在「打著調控謀私利」的貓膩。

通膨
廣東推廣平價商店

今年中國廣東省已有40家平價商店開業,通過政府補貼和直接從農戶採購,來確保菜價低廉。但有人認爲,政府補貼扭曲市場經濟,單靠平價商店也無法扭轉通膨趨勢。

北京關注中國物價飆升

中國國家統計局今日公佈一季度經濟數據: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0%,其中3月份同比上漲5.4%。近幾個月,中國食品價格持續攀升引發政府擔憂,但許多經濟學家預計,只要人民對政府有信心,供應充分滿足實際需求,那麼中國就不可能發生惡性通膨。

高物價的真相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童大煥:中國內地物價的貴,是相對於國民收入低而言的。是提高國民收入?還是降低物價(事實上沒有什麼力量能夠強壓物價)?我們並沒有多少選擇餘地。

中國的食品價格「保衛戰」

官方數據顯示,11月份前兩週,18種蔬菜平均零售價較去年同期上漲62%。目前食品價格已平抑。但觀察家認爲,經濟結構性壓力將加重穩定物價的難度。

中國食品價格上升的推力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宋國青:眼下這次「滯漲」——即工業成長率快速回落後CPI仍然持續上升——的持續時間,有可能超過07-08年紀錄。食品價格上漲是關鍵因素。

亞洲
物價上漲激化亞洲勞資糾紛

爲躲避中國工潮和勞動力成本上漲影響,許多跨國零售商把生產轉移到其它製造業中心。而孟加拉、越南、柬埔寨和印尼等地也面臨著漲薪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