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從內而生:卓納的藝術秩序

畫廊主大衛·卓納經手的藝術品動輒千萬美元。三十年來,他以內在的秩序與情感的溫度,悄然建立起當代藝術界的另一種基準。而支撐這份獨特成功的商業機密,藏在更深的地方。

藝術家珍妮•薩維爾:『最終你總會迴歸美』

這位畫家談及打破拍賣紀錄、人類形體的魅力——以及她在英國肖像美術館舉辦的首個正式英國回顧展。

我如何教人工智慧像畫家一樣思考

一位藝術家用德•基里科、霍普和多夫的作品訓練電腦——然後又加入了自己的作品,以作補充。

收藏
藝術推手vs收藏家:Patrick Seguin與Jean Prouvé的跨界收藏課

Luning Wang:藝術家推手往往扮演銷售與學者的雙重角色,爲了建立藝術家在藝術史中的地位,推手作爲「學者」的功力不可小覷。

川普關稅對藝術界的影響——以及畫廊主寄望的特殊條款

藝術品交易是在藝術品被豁免的前提下進行的——但藏家們知道這一點嗎?

AI參加藝術博覽會?這位藝術家有一個別出心裁的提議

中國藝術家陸揚的數位化身Doku正在香港巴塞爾國際藝術博覽會上開設快閃店。

電影
令世界著迷的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經典電影通過小販、情侶和黑幫分子的形象展現了這個大熔爐城市的靈魂,如今這些電影再次受到讚譽。

加密貨幣首席在當代藝術拍賣會上以600萬美元購買了一根香蕉

加密貨幣平臺Tron的創辦人孫宇晨擊敗其他六人,購得毛裏齊奧•卡特蘭的作品《喜劇演員》。

藝術家勞倫斯•萊克利用AI探索機器人是否會感受到痛苦

2024年弗里茲藝術家獎的獲得者創造了一個有情緒問題的「護理機器人」。

收藏
收藏藝術爲何失去了光彩

從古董車到鐘錶和繪畫,業餘鑑賞家對其消遣的熱情已被那些尋找投資機會的人所取代。

路易絲•布爾喬亞羅馬特展:傑作的記憶與蛻變

Luning Wang:當路易斯•布爾喬亞的作品進駐羅馬博而蓋塞博物館,屬於不同時代的藝術佳作在回望過去與預測未來之間建立起了生動的對話。

投資
恐龍化石的投資熱潮還能持續嗎?

近年來,劍龍化石的價格一路飆升,一具珍貴的劍龍化石將於下週拍賣,但它值得投資者挖掘嗎?

蓋蒂:幫助守護敦煌的美國「全民藝術之家」

被譽爲北美「全民藝術之家」的蓋蒂信託,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文化和慈善機構之一,凱瑟琳掌舵的這個標誌性機構致力於保護和傳播世界的藝術與文化遺產。

人工智慧與古典大師的碰撞:AI如何鑑定畫作真僞?

機器學習能過做出辨別:究竟是一幅精美的畫作,還是價值百萬的傑作?

大銀行是怎樣與藝術收藏產生交集的?

本期對話花旗私人銀行藝術諮詢與金融聯席主管福蒂尼·希達斯,她與世界頂級收藏家共事,和他們一起組建博物館級別的藝術典藏。

佳士得副主席德克·波爾:我們正邁入當代藝術的「新黃金時代」

藝術市場既是一個經濟體系,也是一個分銷體系,其核心目標在於滿足收藏家和藝術家的需求。2024年以後的藝術市場風向朝哪兒?

藝術作爲戰略性的ESG資產:以加拿大皇家銀行爲例

企業估值的不斷演變,從傳統資產負債表到更全面的「價值表」的範式轉變,凸顯了環境、社會和治理考量的重要性。

2023紐約藝術秋拍:千禧一代藏家不再想買父母輩賣的東西

紐約藝術秋季拍賣在平淡中落幕。在低迷的大環境之下藝術市場仍然顯現出韌性,但分析人士指出,向市場傾銷藏品或已不再是靈丹妙藥。

藝術
從劉益謙王薇藏品拍賣談藝術品流傳

薛莉:收藏家劉益謙與王薇將在香港蘇富比釋出50多件藏品。藝術品的流傳,背後有什麼規律?

收藏
南法卡爾米涅基金會的使命與創新

Luning Wang:在位於南法小島的卡米涅克基金會展館,我聆聽了有關卡米涅克父子的收藏軼事。

藝術
餘至柔:接棒餘德耀,走上新旅程

薛莉:「館二代」餘至柔外形人如其名,內心豁達淡定。她直言面臨著所有民營美術館館長的共同挑戰——資金。

藝術
對話多明尼克•德維勒班:「政壇詩人」的多元視野

Luning Wang:這位法國前總理自年輕時就開始收藏藝術品,每件藏品都反映著他的經歷和世界觀:以開放的心態去擁抱差異,通過走向世界去理解自我文化。

藝術
把銀行大樓改建成美術館

宋佩芬:面對集團內部被閒置的辦公大樓,收藏底蘊豐厚的義大利銀行試圖煥回這些古老建築在金融之外的光彩。

掛在餐廳裏的藝術品

範庭略:那些或精細或恢宏的藝術作品,不光是在烘托氛圍和格調,也對映著人們的想像與渴望。

收藏
周杰倫的長物志

鄭靜:周杰倫的新歌中閃現出不少藝術傑作和收藏珍品,這位偶像歌手對「身外之物」的品味演化史,也讓人不由心生好奇。

詠竹坊
東方文化積極開拓新業務 不再僅是珍藏品交易商

這家年輕的公司在C2C電子商務領域開闢了一個舒適的利基市場,去年的收入和利潤都實現了三位數的成長。

NFT
NFT的中國模式如何摸索

翁一:杜絕投機炒作和隔離金融風險是NFT未來在中國發展的必然前置條件。只有在先前提下,方有可能摸索出NFT中國模式。

收藏
收藏家杜妍:做東西方之間的橋樑

這位中國收藏家兼贊助人創辦了一個基金會,致力於爲亞洲策展新人提供支持,同時提高西方對亞洲、特別是中國藝術的認識。

NFT
NFT狂潮如何顛覆收藏和投資市場?

劉裘蒂:NFT的狂瀾不但席捲藝術界,也正在顛覆體育、音樂、遊戲等領域,甚至傳統上沒有收藏價值的東西。這對投資市場將會形成怎樣的風暴?

樂尚街
「禿鷲」藏家:諾頓•西蒙和他的博物館

溫江濤:位於南加州的諾頓•西蒙博物館裏,每一件藏品都如同諾頓本人一樣,有著精心鑽研、博弈與果決出手的精彩。

樂尚街
做藝術藏家,比創業還難

Luning Wang:買了幾件藝術品,並不能成爲藏家。建立個人收藏品牌需要大量的研究,深耕藝術圈,拓展人脈,並精明地買賣。

樂尚街
拍賣,仍是藝術品交易的最佳方式?

凌雲:今年諾獎經濟學獎的揭曉,爲拍賣帶來新的註腳。對藝術品來說,拍賣依然是性價比最高的交易方式。

談藝錄
專訪紐約五位美術館館長

吳可佳:大都會、布魯克林、惠特尼、古根海姆及摩根等五位館長,談疫情的影響,以及帶給他們慰藉的一件永久館藏。

書畫作品越拍越低的背後原因

凌雲:考古新發現、書畫多胞胎、同題材作品表現、藏家偶然缺位,都可能造成拍賣價格劇烈波動。如何降低這些風險?

樂尚街
當建築與藝術聯姻

在歐美,一些房產賣給藝術藏家後,成爲「住宅博物館」。還有一些建築本身就是爲展示藝術而造,但通常他們都不是好的投資。

樂尚街
藝術收藏新手:一個不貴的開始

當代藝術、繪畫、攝影、建築設計圖和海報,都可以成爲入門的開始,且並不昂貴。畫廊和相應網站可以找到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