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尚街

拍賣,仍是藝術品交易的最佳方式?

凌雲:今年諾獎經濟學獎的揭曉,爲拍賣帶來新的註腳。對藝術品來說,拍賣依然是性價比最高的交易方式。

2020年諾貝兒經濟學獎授予了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B•威爾遜(Robert B.Wilson),他們改進了拍賣理論,併發明瞭新拍賣形式。這對於藝術品拍賣領域來說,也將有巨大的意義。

價值,通過拍賣發現

10月8日,在香港蘇富比古代書畫拍賣中,元代任仁發作品《五王醉歸圖》經過電話及現場藏家超過一小時、100餘次叫價後,最終以3.065億港幣(摺合約2.7億元人民幣)成交,大幅超越拍前8000萬至1.2億港幣的估價,而買家則是龍美術館的創辦人劉益謙。值得注意的是,這件《五王醉歸圖》曾經在北京保利2016秋拍中露面,當時以諮詢價形式上拍,經過近一小時、147次的激烈競價,最終以2.64億元落槌,成交價3.036億元,而當年劉益謙叫到了前一口。

您已閱讀14%(340字),剩餘86%(203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