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盤中餐

掛在餐廳裏的藝術品

範庭略:那些或精細或恢宏的藝術作品,不光是在烘托氛圍和格調,也對映著人們的想像與渴望。

距離第一次去阿山飯店喫飯,想想都快有二十年了。那個時候阿山飯店的老闆薛勝年先生經常戴著白色廚師帽坐在收銀臺旁邊抽菸。而彼時上海的富而思進,仍然會讓今天的不少老食客對熱情的八十年代充滿了懷舊。

開業已經四十多年的阿山飯店保留著上個世紀的裝修風格,幾乎沒有任何變化。簡陋的瓷磚牆壁上貼滿了作爲全國先進個人勞動者和長寧區人大代表的薛先生與全國文藝界的名人合影,從那一張張充滿真誠笑容的熟悉面孔中,可以看到時間的流逝,也會讓人想起安迪•沃霍的名言:「那些在當下發生時你並不在意的時刻,往往到頭來成了你人生整段時期的標記。」後來薛老先生去世了,朋友們幾乎再也沒有去過動物園附近的這家傳統上海菜餐廳。

如果說現代娛樂明星與餐飲業者的合影是一種人看人以及被人看的視覺體驗,那麼更爲早期的藝術家以及餐飲業者之間的關係,則更像一種朋友般的親密無間。在最具傳奇色彩的中餐廳之一「Mr.Chow」,周英華先生和與衆多頂級藝術家的交往爲餐廳留下了不少藝術瑰寶。安迪•沃霍、讓-米切爾•巴斯奎特、基思•哈林甚至可以爲周先生畫一幅肖像,更不要說他與大衛•霍克尼或者小野洋子等藝術家留下的社交佳話。在這間餐廳裏,食評家喋喋不休的惡評根本無法阻止消費者們奔赴心中的傳奇,味道和價格已經淪爲次要位置。無獨有偶,藝術家達明•赫斯特(Damien Hirst)爲倫敦東區的Tramshed餐廳創作的藝術作品「公雞和公牛」,則是藝術與餐飲結緣的另一個經典案例。

您已閱讀20%(608字),剩餘80%(245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