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食趣

在梅雨綿綿不散的日子裏

鄭靜:格外漫長的梅雨季節,讓人們對潮溼有了全新的體會。天氣的驟變有時令人猝不及防,即便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也要不斷收拾起之前的記憶,填補上新的經驗。
6月27日

在梅雨綿綿不散的日子裏

鄭靜:格外漫長的梅雨季節,讓人們對潮溼有了全新的體會。天氣的驟變有時令人猝不及防,即便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也要不斷收拾起之前的記憶,填補上新的經驗。
6月27日

上海話是上海人的鄉愁

鄭靜:上海話是上海人的鄉愁,即便身在城中,人也會愁,上了心頭又上眉頭,時不時需要彼此慰籍。找一個會說上海話的搭檔聊上一會,是撫慰情愁最好的方式。
6月2日

讀書不覺已春深

鄭靜:「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蟲冬又冷,收拾書包待明年。」讀書這件事,向來是個難題。
4月30日

清明也是輕盈的時節

鄭靜:除了追思和緬懷,清明也是氣清景明、萬物萌生的日子,是春日裏一段最好的時光。
4月14日

春天的美味會迅速過期

鄭靜:對於上海人來說,刀魚上市,就是這個城的春信。但春天的美味都短暫,短到春天還沒結束,就要開始被食客嫌棄。刀魚的春天,只有半季。
3月14日

水仙還沒開敗,就到了玫瑰要漲價的日子

鄭靜:記得電影熱映的那段日子,成衣鋪子的旗袍領子也高了三寸。旗袍師傅也問我,是不是要做一身《花樣年華》那樣的旗袍。
2月14日

從大寒到立春:歲末寒日裏的上海年味

鄭靜:大寒是一年中最後一個節氣,走過大寒,人們也步入了迎接新年的節奏,並在習俗與變遷中,守望著四季開始新的輪迴。
1月24日

辭舊迎新的虔誠和忐忑

鄭靜:隨著人生閱歷的成長,對於所謂的運勢起伏,逐漸學會了從容淡定。這份坦然背後,是對「認命」的不斷領悟。
1月17日

冬至一晝夜

鄭靜:冬去之後會有春,但冬後的那個春,已不再是冬日前走過的同一春。當我們面對告別,其實也是另一段陪伴的開始。
2024年12月20日

「好東西」與「輕盈感」

鄭靜:輕盈不只來自口頭的段子,還有可以放下顧慮的心態。有了分寸,有了空間,不一樣的聲音纔能有地方迴響。
2024年12月14日

藝術治癒不了生活

鄭靜:藝術能讓心底的美好浮現出來,但治癒不是無中生有,如果一個人從未保留過善與美,任何藝術都無法去治癒他。一個城市有好的藝術土壤,也是因爲那裏有美的續存。
2024年11月15日

上海的秋天,就是滿城的桂花氣息

鄭靜:桂花花期短暫,開到最盛的時候,也就離結束不遠了。若是遇到一陣秋雨,打落無數,第二天清晨地上、車上落滿金黃。
2024年10月17日

月到中秋,鄉愁也變得平和了一些

鄭靜:假期匆匆,回鄉團聚的念頭也還沒有那麼緊迫,當節日的儀式感稍退,中秋的氛圍似乎是更輕鬆、更體諒的。
2024年9月14日

9月開啓了孩子們的新學期,也開啓了成年人的緊迫感

鄭靜:暑假清零,夏日的倦怠和鬆弛也即將清零,下半年的起點並不在六月末,而是逃無可逃的九月。
2024年9月5日

在上海,尋找和體育有關的城市時光

鄭靜:從江灣體育場輸球的比利,到弄堂裏的乒乓比賽,千絲萬縷的記憶總會彼此串聯,沉澱生成一個城市獨特的氣質密碼。
2024年8月16日

氣溫最極端,口味最誠實

鄭靜:梅雨季「大火收汁」,上海的高溫曝曬如期而至。不管什麼「City不City」,不少上海本地人的夏天日常,是從那一碟糟味開始的。
2024年7月26日

青春就像裝滿瑣事的漂流瓶

鄭靜:街道旁的商業區已經褪去鼎盛時的風貌,帶著年代感的電車從路中駛過,我和女兒看著它駛進梧桐,心裏想著有關時間的不同問題。
2024年6月20日

關注都市裏的過渡空間 尊重生活的每個時刻

鄭靜:城市裏的公共社區是一個如水般可流動的形態,建築師預先設計了它的航道,但生活於此的人們纔是它最終的規劃師。
2024年6月7日

上海的愛情從來不是盲目的

鄭靜:這個城市的愛情總帶著它自己的味道,就好像初夏上市的枇杷,過於酸澀的上不了檯面,太甜的又招人厭棄。
2024年5月30日

透過藝術的鏡頭凝視日常

鄭靜:在拍攝已然司空見慣的今天,人們爲何還要認真觀看影像作品?藝術創作與日常記錄,兩者之間是否隔著鴻溝?
2024年4月29日

春天的時光就像香樟發出的新芽

鄭靜:梧桐樹下的上海,人們在大多時間裏會鍾情於城市生活,可到了春天,對自然的關注會多於城市本身。
2024年5月16日

那些懷舊零食裏的情緒價值

鄭靜:很多零食曾經是生活幸福的象徵,但隨著歲月流逝,那些難忘的味道在今天已經退爲烘托氣氛的背景。
2024年3月14日

醃臘、香火和花燈:在上海被「藏著」的年味

鄭靜:隨著春節越來越近,上海的梧桐與高樓將暫時收斂光彩,流淌在弄堂與菜場間的那些煙火氣,則會逐漸清晰濃烈起來。
2024年2月7日

《繁花》:用盡記憶拼圖的再回首

鄭靜:有關這部熱播劇中上海的像與不像,爭論一直在繼續。較真的背後,人們都在打開記憶之門,回味曾經的風雲與人情。
2024年1月8日

2023:在等待復甦的日子裏

鄭靜:讓日子重歸正軌,不僅需要花上很多力氣,還不得不去整理和應對諸種情緒。
2023年12月29日

柔和桃:色彩會帶來什麼樣的氛圍感?

鄭靜:走過一年,人人都不會拒接被呵護被溫暖。柔和桃色正好符合這個最基本的需求,世界太喧鬧,不管如何,先安靜一會。
2023年12月15日

義大利設計:實用與美的變遷

鄭靜:從家居到時裝,兩場主題展出,爲人們呈現設計在不同的歷史年代,與社會經濟以及文化思潮所產生的互動。
2023年11月30日

上海藝術季:設計爲何總要爲藝術「暖場」?

鄭靜:藝術與設計存在交集,也各具個性,二者應該以什麼樣的形式在藝博會上呈現及共存,其實是個很難理清的課題。
2023年11月19日

給旅行蓋一張「通關文牒」

鄭靜:打卡蓋章可以成爲旅行的一部分,但不該是旅行的全部。否則好奇心會和熱門的印章一樣,來得快,乾涸得也快。
2023年11月2日

尋找秋天的顏色

鄭靜:夏天的酷熱剛褪去,多巴胺風就不再流行,隨著長裙短衫被收進衣櫃,美拉德色系充當起色彩療愈師的作用,隨著秋裝一起登場。
2023年10月19日

上海的老街區總有些脾氣

鄭靜:城市煥新,老街改造,這些在概念上很容易說清楚的話題,一旦落實到現實中,就不那麼容易了。
2023年9月27日

實體書店如何面對羅曼蒂克的消亡?

鄭靜:比起一旁冷清的服裝店,書店算是商場的工作日中客流熱鬧的店鋪。臨近午休結束,客人放回圖書,帶走那個醒目的咖啡紙杯,吧檯上安靜無痕。
2023年9月15日

醬香拿鐵:那些「不用設計」的設計

鄭靜:瑞幸和茅臺推出的聯名款咖啡火速破圈,相比「一半清醒一半醉」的口感更先一步搶奪注意力的,是其所謂「不用設計」的包裝。
2023年9月7日

尋找一個繼續愛書的理由

鄭靜:當賣書成爲一樁越來越難做的生意,當讀書與快節奏的生活日益不相容,人們愛書的理由就變得更加值得探究。
2023年8月24日
關於《居食趣》
鄭靜,《美好家園》雜誌主編、財經網生活頻道主編、家居設計專欄作家、策展顧問,著有《歲時歷——日日是好日》、《中國風尚》、《新中式藝術》、《ART DECO 在上海》等,微網誌號@綠色蝴蝶,WeChat公衆號「蝴蝶廚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