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春節,我孜孜不倦地服侍著水仙花。隔天給它換水,白天擺在客廳應景,晚上搬到書房。書房朝北,關了空調是家裏最冷的房間。水仙花嬌嫩,怕熱又怕冷,在抽葉打花苞的時候要曬太陽,但又不能曬得太久,否則很容易變成一盤蒜苗,把握好尺度很重要。好在今年的水仙依舊沒有辜負我,終於是在小年夜開了第一簇花,到了正月十五,花依舊。
雖沒有廣州人那麼中意年宵花,但在上海人的年貨清單裏,鮮花總也是少不了的。銀柳、水仙是最常見的,外加一把劍蘭,白色的銀柳打底,配上一些染成紅色的,插在瓶子裏看著喜慶。銀柳有著「把銀錢留下」的好寓意,加上它的花期長,所以很適合年節。至於水仙養起來要稍微麻煩些。
冬至左右,花鳥市場裏就開始有水仙上市。漳州水仙是出了名的好,家家店鋪都會掛在它的牌子。水仙球乍看起來其貌不揚,裹著泥,用「申報紙」包著,一枚枚就那麼隨意地擺在那。「申報紙」是上海人老派叫法,其實就是指報紙。《申報》曾經是上海灘最早的華文報紙,雖是英國人創辦,但由華人主筆。有關希特勒倒臺了,大光明上了什麼美國電影,上海人曾經都是從《申報》上看到的。所以它就是報紙,就是新聞的代名詞。如今《申報》成了歷史,連報紙都很難見到。但據說包裹水仙就是報紙好用,它吸水保溼,柔軟不容易傷著花球,所以店鋪老闆們還是堅持用它來包裹水仙,只是如今用的大多是些養生廣告紙,上面全是保健品、養生儀器的促銷廣告。
您已閱讀19%(577字),剩餘81%(242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