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閱讀

尋找一個繼續愛書的理由

鄭靜:當賣書成爲一樁越來越難做的生意,當讀書與快節奏的生活日益不相容,人們愛書的理由就變得更加值得探究。

雖然書展上的折扣根本比不上網路平臺的力度;雖然書很沉,親自捧回家遠沒有快遞來得輕鬆;雖然被洪水浸過的書,可能根本沒法看;雖然盲盒加油包裏的品類,會有自己不喜歡的,但這一切在愛書人看來都不重要。在他們心裏實體書不僅僅是一件商品,它所承載的情感特質,是AI替代不了的。

今年的上海書展已經是第十九屆了。回溯過去,1985年上海展覽中心就舉辦過國際書展,第二年在工人文化宮舉辦文匯書展,這個書展一共連續舉辦了12屆,每次開展的時候,展廳周圍就爲擠滿了讀書人,排隊買票成了大家的必修課。在書展上可以買到最新的圖書,是讀書人最大的福利,那張書票也不捨得扔掉,有不少讀者如同集郵一樣把它積攢起來,一年又一年,成了他們心中美好的回憶。

到了2004年,上海書展回到展覽中心。那個頂著五角星的大樓,老上海人至今還喜歡叫它中蘇友好大廈。雖然上海有了很多新式展館,但對於圖書人來說,還是這個展館是最有感情的。一來地理位置方便,它在靜安寺對面,不管在上海的那個角落,到這都還算方便。二來這麼多年了,展廳的每個角落都熟悉,哪個位置是活動區域,哪是位置給哪家出版社,隔壁鄰居是誰都爛熟於胸,在參展前心中有數,布展時候可以遊刃有餘。

您已閱讀13%(500字),剩餘87%(322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居食趣

鄭靜,《美好家園》雜誌主編、財經網生活頻道主編、家居設計專欄作家、策展顧問,著有《歲時歷——日日是好日》、《中國風尚》、《新中式藝術》、《ART DECO 在上海》等,微網誌號@綠色蝴蝶,WeChat公衆號「蝴蝶廚房」。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