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裏,我們有時會一面看著自己的家當一面自我提醒:「總有一天,所有這些東西都會被打包,然後送到慈善商店去。」我不指望這條陰暗的咒語能像近藤麻理惠(Marie Kondo)的戒律「只保留能激發快樂的東西」那樣廣爲流傳,但是,認識到無休止的採買是徒勞無益的,也正是這個時代的精神。
很多人渴望從「物滿爲患」中解脫出來,而通過「近藤式整理」或「斯堪的納維亞死亡清潔」(一種北歐人在老之將至時處理雜物的傳統方式)的宣洩,有些人尋求到了這種解脫。
最近,我們把所有東西都打包進箱子,準備進行一次不那麼極端的搬家之旅,並決定對搬遷後從箱子裏取出多少東西加以嚴格限制。然而,我們也明白,有樣東西是能夠抵抗被埋葬於紙板箱之中的:書籍。像許多人一樣,我們樂意清空衣櫃,蕩空櫥櫃,並把車庫掃個底朝天,但卻很難解放自己的書齋。這事爲什麼會這麼難呢?
您已閱讀9%(361字),剩餘91%(384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