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

文學
英倫傳統出版業能否突圍經濟週期?

張璐詩:當黑膠唱片市場因消費者的情懷和體驗而復甦,實體出版市場能否同樣迎來回暖之日?

文學
「奇幻作家可不可以寫他們沒有親自騎過的龍?」

崔瑩:匡靈秀的新作《黃面孔》,通過講述一場文學剽竊案之後接踵而至的風波,揭示了在美國出版界生存的殘酷和孤獨,以及種族偏見對寫作的約束。

英國出版商敦促首相保護智慧財產不受AI侵害

英國出版商協會呼籲蘇納克確保「透明」地訓練人工智慧開發技術,保護創意產業的智慧財產不受其侵害。

閱讀
尋找一個繼續愛書的理由

鄭靜:當賣書成爲一樁越來越難做的生意,當讀書與快節奏的生活日益不相容,人們愛書的理由就變得更加值得探究。

英文新書《中國在烏克蘭戰爭中的兩難》出版記

何越:我的新書《中國在烏克蘭戰爭中的兩難——國際新秩序塑造中》在英國西敏大學舉行了新書發佈會以及討論會。

我如何在亞馬遜上成功出版英文書?

何越:我撰寫的《揭開中西百年誤解》在亞馬遜上正式發行。撰寫併發行英文書,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嘗試,很意外,也很興奮,還有很多不解。

出版
《哈利波特》出版商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

英國布魯斯伯裏出版公司成爲少數在華成立合資公司的西方出版社之一,它看中中國已成爲「大眾及學術圖書的關鍵市場」。

圖書
《哈利波特》出版商在中美貿易戰中躺槍

美國9月1日起對3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徵的15%關稅,將影響該公司在中國印刷並在明年2月前出口到美國的約50部圖書。

出版
教育出版社嘗試數位化轉型

教材出版商面對的尷尬是:它們的產品太貴了,負債沉重的大學生們開始買盜版或二手教材,甚至乾脆不買教材了。

邊城記
巴黎書展:中國在哪裏?

陳振鐸:巴黎書展是繼法蘭克福書展之後的歐洲第二大書展。我很好奇,歐洲的圖書市場對中國是什麼認知現狀。

教育
中國限制銷售外國兒童讀物

知情人士表示,中國監管機構已口頭上發出指示,要求出版公司限制外國作家所著兒童讀物在中國的銷售數量。

從讚賞出版到IP轉化,出版可以有多少種新玩法?

從媒體人轉型的創業者陳序表示,只有大的平臺纔有資格把強內容和弱內容混在一起,對於創業者來講,只能去做強內容。

YouTube
「影客」熱潮來襲

對於伴著網路長大的這代人來說,定時播放的傳統電視節目令人討厭。發佈影片部落格成了渴望成名的青少年們最新的「星光大道」。

出版
童書,出版業的救市主?

FT中文網撰稿人戚德志:上海國際童書展場面熱火,兒童的消費特點,再加上家長對兒童的殷切期望,讓童書成爲出版業和書店的生力軍。

速讀
作家經濟學:殘酷的現實

出書越來越不賺錢了,西蒙·古柏說。二手書和電子書的興起更加劇了這個現實,今天英國作家的年中位收入只有1.1萬鎊。「如果電子書也可以買二手的,那我就完了。」在這樣殘酷的現實面前,作家該怎麼辦?未來還有人寫書嗎?

網路
虛榮出版回來了

在人人都有自我推銷平臺的數字時代,「虛榮出版」一度看似行將滅亡。但請放心,這個概念帶著一些新的花樣回來了。

哈利
再給哈利·波特一次機會

JK羅琳近日承認,讓赫敏和羅恩結婚是一個錯誤,赫敏才應該成爲波特夫人。倫敦大學學院榮譽教授薩瑟蘭表示,看好羅琳續寫小說,再給哈利一次機會。

電子書
電子書取代不了紙質書

FT專欄作家鄧永鏘:手捧書籍,觸摸裝幀、書角和厚厚的紙張,嗅聞到書卷香,愉悅感無以言表。而且,把所有書一股腦塞進機器也太凌亂。

螢火蟲
我的螢火蟲之旅

中國華中農業大學副教授付新華:尋找螢火蟲的旅行是孤寂的。但留住螢火蟲的第一步就是重新認識它們。於是我自掏腰包出了本螢火蟲的書。

電子書
未來「書」的模樣

安徽出版集團時代漫遊公司副總阮凌:iPad以及後續幾代兼顧資訊和娛樂功能的平板電腦,已經把出版行業帶上一條「好萊塢」之路。

出版
小出版社也能賺大錢

向囚犯贈書,突顯出Folio Society的獨特運營模式。該公司董事長加夫龍勳爵將其形容爲一種「文化圖標」,更多追求的是閱讀的樂趣。

中國民營出版,春天還是噩夢?

北京磨鐵圖書有限公司總裁沈浩波:中國大眾暢銷書領域,民營出版商佔據90%市場份額。曾被蔑稱爲「書商」的羣體,成了「民營出版企業家」。

默多克
FT社評:默多克抵制谷歌值得關注

默多克阻止谷歌鏈接旗下報紙內容,在很多人看來是一種自我毀滅行爲。但是對於所有在谷歌市場強勢下生存的媒體集團來說,此舉具有耐人尋味的合理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