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陌度阡

告別紙上談兵,BCC破泡羣融入英國主流進入實質項目階段

何越:通過邀請李文教授給BCC破泡羣成員做演講,以及組織11人代表團去倫敦Southwark政府與議員溝通,破泡羣的工作進入實質探索階段。

斯塔默被推翻的可能性有多大?

何越:斯塔默雖壓力巨大,面臨來自議員的強烈壓力與不滿(如福利改革叛亂),但工黨議員無法輕易罷免領導人。短期內斯塔默被推翻風險有限。

斯塔默
面對川普與國內福利改革紛爭,斯塔默喜憂參半

何越:外交上,斯塔默保住了其新近設立的「北約優先」原則,但內政上焦頭爛額,一度面臨工黨內部對自己的信任危機。

看待以色列攻擊伊朗的三種西方觀點——人權、國家安全和川普

何越:西方國家輿論在以色列問題上的兩極化,其實是判斷標準的不同,左翼認爲「人權第一」,右翼和極右翼認爲「國家安全第一」。

融入英國需要更新的觀念之三——如何提高華人的社區參與感意識?

何越:華人缺少主動參與感的意識和概念。一般而言,投票是華人比較願意付出的參與行爲,但「參與諮詢、表達意見」的能力非常弱。

何爲「北約優先,但不僅限於北約」的英國軍事新政策?

何越:在川普的新世界秩序計劃之下,「北約優先,但不僅限於北約「成爲了英國軍事新政策:歐洲安全第一,但放眼並介入亞太。

對比破泡圈與工黨領導力培訓圈——華人融入英國的幾大障礙

何越:過去5個月,我在英中圈子裏,分別學習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領導力文化。遊走於A與B圈之間,我努力縮短兩圈的距離。

川普
川普政治背後的黑暗啓蒙和右翼加速主義

何越:黑暗啓蒙和右翼加速主義正在挑戰啓蒙主義主導西方几百年的思潮,這場極右翼的努力纔剛剛開始,是否成功需要很長時間纔能有定論。

爲何英國工黨政府繼續大步右轉?

何越:5月1日英國地區選舉改革黨大勝,遭此壓力,工黨政府繼續大幅度向改革黨方向靠近,即轉右,而且專門針對移民問題。

走在世界新秩序的路上——全球政治亂象

何越:美國二戰後建立的秩序正在瓦解,回顧過去幾十年的和平,的確是「失去方知珍貴」的惆悵,與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

加拿大
卡尼勝選後,會不會與川普緩和關係?

何越:卡尼強勢對抗川普的態度令加拿大成爲分裂的西方世界中的一座自由主義堡壘,但美加關係仍有和緩餘地。

英美特殊關係安在否?

何越:傳統的歐亞大西洋安全框架逐漸被印太地區安全取代。建立在歐亞大西洋框架上的「英美特殊關係」,已經對美國利益失去影響力。

歐盟
中美貿易戰尖銳化,歐盟藉機尋利

何越:當美國一極世界結束後,世界將是兩極,還是三極?有歐盟的位置嗎?這次突如其來的美國關稅,就是一個試金石。

跟訪首位出生於中國的英國國會議員楊緣

何越:跟訪過程中,我對楊緣的領導力形成了幾個印象:工作勤奮,注重環保,具備系統和龐大的知識結構,是位平等的領導人,沒有半點官架子。

歐洲爲什麼堅決對抗普丁?

何越:在對普丁判斷截然相反的狀態下,如今美英對烏克蘭局勢的解決方式是完全相反的。歐洲方面早已時刻做好「普丁未來要進攻歐洲」的準備。

融入西方要更新的觀念之二:以母愛橋《戲說英國》在大英圖書館成功發佈爲例

何越:《戲說英國》新書發佈會的成功打響大陸華社融入英國第一槍,顯示只要行動起來,整合資源,華人集體融入英國擁有廣闊前景。

川普時代壓迫英國工黨政府歷史性緊急右轉

何越:工黨上調國防開支,並試圖從根源上改革福利體系,一場深刻的、即將改變工黨價值觀的波瀾正在英國大地鋪開,反對聲音已經鋪天蓋地。

烏克蘭戰火下奇怪而複雜的烏、美、英、歐關係

何越:川普曾經認爲美俄兩國談判就能決定烏克蘭的未來,現在在英國組織下,歐洲各國以及加拿大與烏克蘭團結起來了。

川普被英國國王折服,英美特殊關係繼續

何越:川普接見斯塔默時心情好,除了斯塔默的功勞,最重要的功臣是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的國事訪問邀請函。

融入英國社會需要改變的觀念之二:如何助力華人女性融入?

何越:破泡運動不單要先從幫助女性出泡入手,還要幫助改變落後和缺乏尊嚴的女性意識,與泡泡外面的英國世界接觸,認識女性領導力。

川普執政後英美關係暫時冷淡,原因何在?

何越:斯塔默期待的「特殊英美關係」,不但沒有駛往設計的理想方向,反而背道而馳,形成「英美共同體內的左右翼對抗」。

女性
英中文化對比之十一:權力是最強大的春藥——是VS不是

何越:解放婦女,首先要有平等自由的社會;錢與權不應被提倡爲所有人追求的共同目標;還要打掉權勢男的優越感。

融入西方需要更新的觀念之一——如何建設英國大陸華人社區

何越:建設大陸移民自己的社區和組織,分明是必要的。但指望英國政府來指導大陸華社建設是異想天開,華社應當建立自身的社區組織機構。

呼籲西方華人社會共同挖掘「融入西方需要改變的觀念」

何越:找出「融入西方需要改變的觀念」,就是解決「周哈里窗」窘境的辦法之一。意識不到此窗的存在,是「華社泡泡」居民的常態。

英中文化對比之十:中式緊繃VS英式鬆弛

何越:大體而言,中國人內心和外表都相對緊張;英國人則相對鬆弛。大陸華人社會急需採取措施,改變我們是「英國沉默一族」的陳見。

右翼大浪正在夾擊英國工黨親華政策

何越:目前看到的是,鷹派正在通過製造和改變英國輿論,從外部壓迫工黨政府。英國華社需要警惕這波大浪走向極端。

英中文化對比之九:「窩裏鬥」VS團結

何越:大陸移民想融入英國主流,提升集體地位,建設大陸華人社區觀念是當務之急,也要打破泡泡,去除「窩裏鬥」的文化陋習。

英中文化對比之八——欣然談中西恐懼的文化對比

何越:英籍華裔作家薛欣然區分了「恐懼文化」與「文化恐懼」,她表示,用30年的時間去打開中國人心靈之門上的那把千年鏽鎖似乎太短促。

美食
英中文化對比之七——譚榮輝談中西餐飲對比

何越:很難找到比譚榮輝更適合談中西餐飲文化對比的人了。中餐是最值得向海外展示的中華優秀文化,而美食是當今英語世界的最新文化殿堂。

文化
崛起的英國盛事——英中雙語朗誦比賽

何越:雙語朗誦比賽以英中文化爲號召力,走出了「華社泡泡」,號召力強,團結力廣,將華人第一代、第二代以及英國著名作家等共聚一堂。

繪畫
英中文化對比之六——曲磊磊談中西繪畫對比

何越:對於中西繪畫的異同,曲磊磊談到了思維方式的不同,自古希臘以來的西方思維方式令美術家追求「真實」。

川普當選,「英美特殊關係」還安在否?

何越:在西方框架內,英國工黨與川普的執政思想南轅北轍,現在兩個政府要開始共事,那爲時幾十年的「英美特殊關係」還有沒有?

英中文化對比之五:平等vs.等級

何越:英國的平等,其推手是基督教,中華的等級制度,推手則是儒學。分權是實現平等的前提;權力高度集中,只能繼續固化等級制度。

英中文化對比之四:自由資本主義vs.國家資本主義

何越:若說英中文化有任何相似性,那就是英國是資本主義的始發國之一,而過去40年裏中國是成功借用資本主義手段的新興大國。

英中文化對比之三:理想vs.實用主義

何越:大陸移民應該減少以金錢作爲成功人生的判斷標準,擱下實用主義,尋找歐洲人習以爲常的對「自由」的理解。

Shein
Shein在英國的爭議進入大眾視野

何越:Shein利用英、美、歐盟對小包裹免受稅的政策盈利的模式已處在爭議中,這一爭議已進入英國西南地區工黨分部的視線。